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

ID:72446583

大小:7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12-10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1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2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3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4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5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6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7页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_第8页
资源描述: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4部分商品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3-06-28实施2003-06-20发布江山绿牡丹茶第4部分:商品茶JiangshangreenpeonyteaPart4:CommercialteaDB33/T245.4-2003代替DB33/T245.4-1999浙江省地方标准X55备案号:13823-2003前言DB33/245-2003《江山绿牡丹》按部分分布,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苗木;——第2部分:栽培技术;——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技术;——第4部分:商品茶。本部分为DB33/245-2003的第4部分。本部分代替DB33/T245.4-199

2、9《江山绿牡丹第4部分商品茶》。本部分与DB33/T245.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标准4.2.1的表述进行相应变动(见);——修改了4.4卫生指标(见4.4);——修改5.4卫生指标测定方法(见5.4);——增加7.2.1中干燥(见7.2.1);——修改了表4净含负偏差指标(见表5)。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山市农业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茶叶公司、江山市仙霞茶场。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炳法、胡群英、毛杨仓、陈光明、严文、郑樟才、余平、姜建东、周

3、浩欣、陈樟水。江山绿牡丹茶第4部分:商品茶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江山绿牡丹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部分适于用江山绿牡丹商品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8302-2002茶取样GB/T83

4、04-2002茶水分测定GB/T8305-2002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2002茶总灰分测定GB/T8310-2002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14487-1993茶叶感官审评术语NY/T5017-2001茶无公害茶叶3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术语和定义按GB/T14487-1993的规定。4 要求4.1 产品分级和实物样4.1.1 产品分级:江山绿牡丹茶分特级和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质量等级。4.1.2 实物样:江山绿牡丹茶实物标准样,为该品质水平的最低界限。实物标准按表1要求制作,制作方法见附录A。4.

5、2 品质4.2.1 鲜叶原料要求一芽至一芽二叶初展。4.2.2 品质应正常,无红梗、红叶现象及烟焦异味。4.2.3 茶叶应洁净,不含非茶类杂物。4.2.4 各级茶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要求。表1 产品分级和实物、品质项目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外形条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