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ID:722547

大小:53.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7-09-02

安塞腰鼓教案_第1页
安塞腰鼓教案_第2页
安塞腰鼓教案_第3页
安塞腰鼓教案_第4页
安塞腰鼓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第一篇:《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文章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是一曲旺盛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

2、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想象与思考。【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学分为四个活动板块:字词擂台赛;走进录音棚;我是评论家;文化小使者。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在语文学习

3、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突出教师的点拨与小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3、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学习重点】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熟读成诵重点句。【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请同学们去看一幅图片,这是(腰鼓),它属于哪个

4、地区(陕北),这是静态的安塞腰鼓,那么动起来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壮观、何其豪放啊!(放舞动的安塞腰鼓的视频,放完后)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师说,然后学生读“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14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板书课题)二、字词擂台赛(会读、会写生字词)1、老师手中拿着本课的生字卡,如果你认识,你

5、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利用生字卡检查字词)2、我们学习字词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请看屏幕,齐读两遍。(看屏幕齐读两遍)三、走进录音棚1、谈谈安塞腰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请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你读完本文的感受。(根据本文学生的理解把几个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体现这些感受?预设:(1)如果第一个学生读的很好,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好在哪里?点拨: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员了,注意了读音、节奏、重音情感。(2)如果第一个同学读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两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顺势而推)我们来感受一下名家对于安塞腰鼓的朗

6、诵。(播放视频)2、我是小小播音员: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3)29、30段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四、我是小小评论家过度:好一个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壮阔场面的安塞腰鼓!正源于此,安塞腰鼓被选入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世博会、建国5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会演,知名度大增,红遍神州,成为安塞对外宣传的象征。)我们能不能说好一篇《安塞腰鼓》?请用“这篇文章

7、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1、用词。如:动词、叠词??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4、动静映衬。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1

8、、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