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

ID:7163749

大小:36.8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06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_第1页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_第2页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_第3页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_第4页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论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公共精神支持  【摘要】和谐社会需要有公民公共精神的支持。公共精神是分层次和境界的。公共精神的基本特点是公共性、公众性、时代性与继承性、民族性和普世性等。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公共精神还有相当的欠缺。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的公民的公共精神应该特别强调正义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社会服务意识。要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要注重公民角色认同、内心自觉、保护公权、发展公民社会。现实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民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是人们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和行为自觉。要建设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公民公共精神的支持。可以说,公民

2、的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一、公共精神及其特点   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分层次的。最低的层次是遵守起码的公共行为准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德;往上一层是对法律的遵守,对法律的遵从,就是对多数人、公共利益的维护;再上一层是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更高一层是慈善意识与行为;最高层次是“大公无私”。   公共精神也可简单归结为三个境界:利己不害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   公民通过诚实的劳动,公平的竞争,合法合理获得利益,他的出发点是利己,但不以侵害别人为代价,这种守秩序、守法的精神是公民最起码的公共精神。公民积极参与与他的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务,在维护的自身

3、的利益时,也维护了共同体的利益,这是第二境界。牺牲自己利益乃至生命谋求公共利益,这是公共精神的第三境界。不同的境界又有不同的层次。比如第三境界,充当志愿者、做义工是不求个人利益的奉献,是公民美德;而为了公共利益,置个人生命于不顾的行为则是英雄的壮举。   公共精神还可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层面。消极的公共精神指不做危害公共利益的事,积极的公共精神指积极为公共事业做贡献。这两个层面,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易,毋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由于所指向的“公共领域”的不同,公共精神会有不同的表现。关心群体利益,表现为集体意识;关心社区事务,表现为社区意识;关

4、心国家利益的,表现为国家意识;关心世界利益的,表现了世界意识。一般人更多的是关心与自己的利益有更紧密相关的公共事务,但有些人则可能超越自身利益关注全人类甚至动植物的生存权。对不同领域的事务的关注,有的一致的,有的会发生抵牾,如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和世界利益。 公共精神有如下特点:   公共性。日益紧密结合的公共生活空间,要求一个公民的意识与行为都要更多地考虑对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工业文明、城市化使人们更多地置身与公共场所中,这就要求人们遵守起码的公共道德准则;在全球化时代,各个民族的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其行为甚至有考虑全球利益。只要私德没有

5、公德、只讲“熟人”间的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只有家族意识而没有社会意识与今天的发展的社会不再适应。   公众性。我们提倡“无私无畏”的精神,但不能苛求每个公民都有这样的境界。我们所要求的是绝大多数人能够办到的事情。它要求每个公民的行为顾及他人和社会利益。其最低点是:你要活,也要让别人活;你追求幸福不要妨碍别人追求幸福。也就是说,我们是以公民的身份而不是以“圣人”境界来要求人的。   时代性和继承性。公共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在古希腊,公民的公共意识表现为积极参与城邦事务。在近现代的西方,个人的消极自由被强调,强盗公共精神并不意味着要消除人的独立性。在中国古代,公共意识主

6、要表现为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豪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和勇气,仕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意识。此外,中国人的公共精神还表现在为家族或乡村修建宗祠、建桥修路、赈济贫困、帮助孤寡等等。近代的有识之士倡导的爱国、进取、冒险、尚武和协同一致、公德心等等,大致包含了当时人们所提倡的公共精神。在追求民主法治的时代,讲求公平正义就显得更重要;在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保护生态是所有国家公民的职责。   民族性与普世性。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制度不同,以及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中西方所强调的公民公共意识的立脚点和侧重点有所差别。西方人的公共精神与基督教思想、自由

7、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西方人的慈善意识往往来自基督教教义;同时,由于自由主义的传统,也使西方人的公共精神,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自觉,更多地指向介于国家和私人间的公共领域。中国无论是古代和现代,都没有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公共精神更多地指向国家或“天下”,并要求个人的自我牺牲;同时公共精神扎根于世俗社会中,是一种政治和道德的信仰。随着文明的交融,公共精神具有普世性趋势,遵守起码社会公德、以慈爱为怀、维护社会正义、热心公益事业、保护环境等等,成为不同民族国家对公民的共同要求。 二、中国人公共精神的历史与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