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121647
大小:34.1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05
《中药肝复健纤维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肝复健纤维影响论文引言HBV感染患者和几乎全部HcV携带者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亦是造成肝硬化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中约30%患者可并发肝癌[1].AFP升高、肝硬化伴细胞不典型增生或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成为肝癌发病的高危因素[2],因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的防治十分重要代写论文.如何延缓肝纤维化形成进程或逆转至正常,已成为肝硬化及肝癌防治的中心问题.因此,研制有效且可长期服用的预防制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健脾扶正法是中医临床防治肝硬化与肝癌常用的方法之一[3].本科室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
2、实践研制的以健脾益气立法,由淮山药、山楂、大枣等药食同源中药组成的肝复健冲剂,在临床肝硬化防治过程中取得较好疗效.1材料和方法1.1材料SD雄性大鼠,体质量150~18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二乙基亚硝胺购自Sigma公司.天狼红(解放军第475医院赠送).PcNA检测试剂盒购自DAko公司.中药饲料:肝复健冲剂按30.4g・kg-1均匀混合于基础饲料中压制而成(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方法1.2.1模型建立大鼠适应环境3d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及中药组
3、,每组各30只,分别以0.1g・L-1DEN自由饮水,同时分别给予基础饲料或含中药的饲料喂养.16wk时停用DEN饮水及中药饲料.考虑到造模过程大鼠有一定死亡率,分别于建模开始后每4wk两组各处死5只大鼠,剩余大鼠留继续观察.取肝组织固定于100g・L-1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常规HE染色、切片胶原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1.2.2切片胶原染色按天狼红饱和苦味酸法[4].普通石蜡切片,厚4μm;常规脱蜡至水,0.1mol・L-1天狼红饱和苦味酸,避
4、光室温孵育20min;不洗,950mL・L-1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1.2.3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材肝组织固定于100mL・L-1缓冲甲醛溶液24h,常规石蜡包埋,切4μm厚切片,二甲苯、梯度乙醇脱蜡至水;染色方法为免疫ABc法.以0.1mol・L-1PBS取代一抗作阴性对照,以正常大鼠肝组织作正常对照.1.2.4染色结果判定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肝脏背景为淡黄色,胶原阳性着色呈红色,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随机选择5个汇管区
5、进行染色胶原的定量分析,取其均值.PcNA阳性着色为覆盖胞核的棕黄色颗粒.用网格(10×10)测试法计数阳性肝细胞.切片各选择10个按同一方向移行、不重叠的高倍镜视野(×40),记数阳性及阴性细胞数(100个细胞).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秩和检验.2结果2.1大鼠肝纤维化过程组织形态学变化模型组大鼠使用DEN4~8wk时肝表面由平滑逐渐变为粗糙,可见小颗粒,呈局灶性.光镜下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局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并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2wk时40%大鼠已
6、出现明显肝硬化,肝表面更加粗糙,肝脏增大、肿胀,色暗或淡.16wk时大鼠均有肝硬化表现,结节增多变大,肝脏缩小,组织学有大量形态不一,大小排列不齐的假小叶形成.部分大鼠肝脏已出现早期癌结节,镜下可见少量癌细胞增生.中药组大鼠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单纯诱导组轻,12wk无肝硬化大鼠,16wk50%大鼠出现肝硬化,但未发现癌变.2.2大鼠肝纤维化过程肝内胶原沉积变化模型组大鼠4wk肝内即出现少量红色胶原阳性染色,多集中于汇管区.随着肝内病变加重,假小叶的形成,肝脏沉积的胶原逐渐增多,16wk病变以结节性肝硬化
7、为主,切片胶原沉积量亦达到顶峰.中药组大鼠肝内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硬化发生晚,肝内胶原沉积量少,在4wk及12wk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大鼠肝脏胶原沉积的比较 2.3大鼠肝纤维化过程肝细胞阳性表达PcNA情况在模型初期即可见少量肝细胞PcNA阳性着色,随着模型进展,大鼠肝脏PcNA阳性表达的肝细胞数目逐渐增加,并在12~16wk呈明显攀升趋势.中药组大鼠PcNA阳性的肝细胞数在各期均低于模型组,其中12~16wk差异显著.表2大鼠肝细胞阳性表达PcNA的比较 3讨论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
8、重要的中间环节,是由于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于炎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形成作为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与肝硬变的发展是平行的[5],因此肝纤维化程度的精确了解是慢性肝病研究不可少的.然而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和组织学纤维化分级标准却难以直接、准确反映肝脏内胶原沉积变化.本文采用切片胶原图像定量处理方法具有准确、客观、数据可信度高等特点,能精确反映肝内胶原沉积(主要为I,III型胶原)变化[4].本实验中应用该法检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