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71628
大小:18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4
《高三历史强化班练习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强化班练习十一、选择题1.“儒”原为西周春秋时期的一种职业。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成为一名儒士。后来,人们把崇信孔子学说的人称为“儒”、“儒士”。最初“儒”的主要职能是()A.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B.为平民治病及宣教道德规范C.为诸侯提供安邦定国的方案D.记载王侯的重要行为2.梁启超《历史研究法》载:公元九世纪时,阿拉伯人所著《中国见闻录》中一节云:“有广府(今广州)者,为商舶荟萃地。回历纪元264年,叛贼黄巢陷广府,杀回耶教徒及犹太、波斯人等十二万。”这一记载反映了()A.黄巢是极端
2、民族主义者B.唐代外商来华贸易频繁C.海上丝绸之路从此断绝D.唐代民族宗教矛盾尖锐3.据《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初期()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于中央B.财权归皇帝直接掌握以防止割据C.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扩大税源D.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4.“帝国维持和平(即罗马和平),甚至还为帝国内部众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提供某种公正的仲裁。法律人员按照一整套原则进行工作,这套原则后来称作
3、罗马法。”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A.罗马法体现了绝对公正的原则B.罗马法用于调节所有成员关系C.罗马法服务于罗马帝国的统治D.罗马法是法律人员意志的体现5.孙中山曾在某政治家的挽联中写到: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该挽联对应的历史背景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成果艰难斗争B.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发动革命作思想动员C.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国救民而改革宪政D.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继续革命而倡导国共联合6.蒋经国在《抗日御侮》中写道:“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兵力,并使平汉
4、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的武汉会战协力甚大。”蒋经国在这里表明的是()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B.台儿庄大捷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C.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D.国民党正面战场阻止了日寇进攻7.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
5、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A.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8.1925年爱森斯坦受苏联政府委托制作的《战舰波将金号》反映1905年革命,是电影史上最具创新的电影之一;马雅可夫斯基从一首“革命颂歌”开始,探索一种创新的诗的语言。这两个历史事情表明()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苏联文艺界B.工业化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C.苏联用文艺形式传播
6、革命理论D.苏联试图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9.克罗齐在《十九世纪欧洲史》中写道:“(1870年前后)自然科学逐渐进入哲学和历史学占据的位置,最终堂而皇之地坐上宝座……某些自然科学简单化观察和推测转为对生命、实在和历史的普遍解释,进一步转为实际行为准则和举止态度的最高法则。”材料所述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A.工业革命不断深入B.达尔文进化论提出C.古典哲学自身没落D.世俗教育基本普及10.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
7、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B.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11.黄宇仁在《从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中写到:蒋介石好游历,喜山居。(1935年7月27日)游历峨眉山曾作五言绝句:朝霞映旭日,梵呗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蛾眉峰。绝句中“朝霞、旭日、清风”的表达与下列哪-文学艺术作品风格相同12.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
8、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A.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C.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D.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二、材料题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学中源”说肇始于明末清初士大夫阶层中接受西学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