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ID:7045690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2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1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2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3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4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单元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认识: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教学活动建议:(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

2、习园地"。(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材把握】“新的教材观认为,一切用于教学的有效材料都是教材。它包括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图书、杂志等文字材料及图片、音响、影像实物、实境资料。”新教科书除继承人教社1992年版教材的优点外,更注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选材上更多地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与现实生活有联系、能够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内容,在形式上更强调学生参与、探索、动手等过程性的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系、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在体例结构上包含以下

3、成分:导言、宋体正文、楷体小字、历史地图、图片、图画、文献资料、示意图表、课中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课后知识扩展(“自由阅读卡”)、课外活动建议(“活动与探究”),还安排了一些活动课。不仅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性作用,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同时,教材也因叙述篇幅有限,只能用极其有限的文字表述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简约枯燥难免,教材观点、结论可能缺乏较充分的论证,趣味性和深刻性不足。但若以“开放的可探讨的观点来看对待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如:通过发现教材的某些叙述是错误的、过时的、论

4、据不充分的,或者不同意或不接受某种对特定史实的叙述方式、评价观点,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寻找发现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认识历史事实和对于历史事实的解释和评价的多样性,消除对教材的神圣感,破除权威主义。【单元分析】基本线索:通过考古发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概述: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据今170万年前的遥远古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可以了解中国早期人类的进化;据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遗址——,可从

5、生产、生活方面了解长江流域(南方)、黄河流域(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说明河姆渡、半坡遗址是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象征;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部落联盟首领的丰功伟绩,反映这时代社会生产、文化的巨大进步;黄帝作为先民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单元知识结构表:课题 典型遗址 据今年代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生活 观念 社会组织 备注远古居民 元谋人 170万年  打制石器、用天然火 采集、狩猎、住山洞  群居 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70-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同上) (同上)  (

6、同上)  山顶洞人 1.8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但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同上)用骨针缝制衣服 懂得爱美,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氏族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 7千年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制造陶器 出现原始农业,饲养家禽,定居生活 (同上) 母系氏族繁荣阶段 长江流域代表,最早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挖水井 半坡居民 5.6千年  (同上);会造彩陶 (同上) (同上) (同上) 黄河流域代表,最早种植粟、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 大汶口居民 4.5千年  磨制石器;会造黑陶、白陶 原始手

7、工业有大进步 出现等级观念 父系氏族繁荣阶段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 时间:据今4.5千年概况:涿鹿之战大败蚩尤结果: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主干 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国家产生,进入阶级社会 黄帝 “人文始祖”  尧舜禹 “禅让” 重点:1、 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情况异同2、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社会情况3、 “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禅让”难点:1、 所学内容据今久远(可依据考古挖掘成果科学分析,结合必要、合理的想象,理解掌握内容)2、 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8、?(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险恶)3、 群居生活与“氏族”的区别(关键是有没有按一定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群体)4、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代以后表现的地域差异(一南一北的两个典型,可从气候、环境、水土等方面引导思考)5、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