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

ID:6934822

大小:33.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31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_第1页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_第2页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_第3页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_第4页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人才是强市之本,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近,我们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人才保证的建议。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

2、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截止XX年底,全市拥有党政管理人才1617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488人,专业技术人才94960人,高技能人才32224人。1、学历结构情况。全市党政管理人才中,研究生513人,大学7317人,大专及以下834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研究生42人,大学678人,大专及以下3568人。专业技术人才中,研究生823人,大学24591人,大专及以下69546人。2、职称结构情况。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9489人,中级职称38408人,初级职称43505人;高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师330人,技师4910人,高级技

3、工26984人。3、专业结构情况。专业技术人才中,工程技术人才12713人,农业技术人才3523人,卫生技术人才16462人,教育技术人才53948人,其他专业的技术人才8314人。二、存在问题1、高层次人才匮乏。从全省来看,泰山学者有198人,我市仅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76人,我市53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722人,我市8人;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省分别有37人、39人和124人,我市目前仍属空白。2、人才分布不够合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过于集中,企业及经济一线偏少。9489

4、名高级职称人才,9292名集中在事业单位;84名博士研究生中,78名集中在高校和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中,85%以上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战线。3、人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从各类人才队伍来看,党政人才队伍中,熟悉党务工作、农村工作的多,熟悉现代经济、金融管理的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老成守业的多,精通战略规划、有世界眼光的少;专业技术人才中,常规专业人才多,新能源、生物技术、化工、纺织等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少。4、人才创新能力不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小、创新动力不足,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25家,列全省14位;高新技术

5、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5%,比全省低8.44个百分点;XX年专利申请量仅占全省的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5、承接高层次人才的载体不多。全省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5家,我市仅有2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5个,我市4个;院士工作站60个,我市3个。三、几点建议1、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人才发展支撑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这要求我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

6、发展中,必须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传统观念,坚持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工作,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将“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理念贯穿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每一项部署、每一个环节,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优先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不足,是制约我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一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

7、需要和重点产业发展导向,开展人才需求研究。加强对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文化体育用品等优势产业人才需求状况的专题研究,建立人才需求和储备机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智力支持、科技人才培养、人才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制定特色新能源、生物技术两大优势产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才聚集规划,引导创新型科技人才向重点产业和特定区域集聚。二要发挥区位地缘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对接工程。进一步加大与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对接力度,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合作研究、兼职、咨询、讲学等柔性方

8、式来我市创新创业,积极谋求人才资源共享。三要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实施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