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78387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对济南市“转方式、调结构”之路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济南市“转方式、调结构”之路的思考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济南市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其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省会的地位有所不符。本文通过分析济南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对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4月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济南市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其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省会的地位有所不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
2、好“转方式、调结构”之路,是当前济南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一、济南市产业发展现状(-)济南市产业结构的演变改革开放以來,济南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表1可以看出,总量上,1981〜2010年间,济南市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增长了100多倍,人均GDP增长了95倍。结构上,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以较大幅度逐年减小,由1981年的20.8%下降至2010年的5.5%;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以较小幅度逐年减小,由1981年的55.93%下降至2010年的41.87%,;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以较大幅度逐年增加,由1
3、981年的23.27%上升至2010年的52.63%,并于2000年起超过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济南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81年的20.8:55.93:23.27变为2010年的5.5:41.87:52.630可见,济南市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呈现出一种工业化、合理化的发展势头。表11981-2010年济南市生产总值构成表(当年价格)资料来源:丿力年《济南市统计年鉴》。(-)济南产业分布特点1、集中程度高城市空间的增长可以用集聚与扩散二者间的矛盾运动来描述。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各项要索都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城市多呈现相对分散的格局;随着城市的发展,集聚经济与规
4、模经济的需要促进了城市要素的集中,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到了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济南市城市产业发展同样符合城市空间的增长规律,从济南市产业布局现状可以清楚地看出,济南市向外扩张的趋势非常明显,但仍然以相对集中的发展为主导力量。2、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济南市的产业布局结构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中心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经济形态以服务型经济为主体。第二层为边缘层。环绕屮心层分布,其外部边缘大体延伸至环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工厂化农业为主,经济形态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第三层为外围层。该圈层位于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
5、以外,产业结构为三产业并存,经济形态以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为主体。3、放射性轴向推进济南市产业布局不仅呈现出圈层结构,而口以市区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轴,呈放射性向外延伸。由胶济铁路、青银高速济南段、G309、S102沿线地区所组成的区域,东西延伸,城镇多,产业密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沿G220公路延伸,大体呈“东北一西南”状,斜穿整个济南市,是济南市最长的一条经济轴带,经济的成长性较好。沿京沪铁路济南段、G104公路延伸,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经济带。沿S103公路向南延伸,旅游、生态经济发达。沿S248公路向北延伸,日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但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位于章丘市东部,沿S2
6、42、S244两公路南北纵向延伸,加工工业发展已有了一定基础,将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济南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极为显著。从整体经济水平分析,2010年市辖区人均GDP达到64737.63元,而所辖县、市则仅为29612元。(-)主导产业对济南市经济区域发展支撑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小,骨干型企业发展不足,呈现“孤岛性”特征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济南市已经形成了钢铁、石化、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这些主导产业自身实力相对强大,但产业区域局限性强,没有带来济南市尤其是主导产业周边地区的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尚处于初
7、步阶段。济南市骨干企业、品牌企业也亟待有较快的发展。(三)中心区诸多功能,尤其是科技教育功能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济南市是山东省最为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中心,这为济南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2010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4.74万人,专任教师8.29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50.65万人,教师2.5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1.57万人,教师0.4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0.18万人,教师2.1971人;小学在校生38.471人,教师2.48J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