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

ID:685894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8

上传者:U-3772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_第1页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_第2页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_第3页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_第4页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比较牛其刚(电话:13323186090)(阜城县漫河乡中心学校,河北053700)摘要: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获取未知知识的过程,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动力来源不同,学习可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的叫主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现代教育提倡主动学习,但在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却是由教师发起的,因而教育学习从体制上导致了学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优于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最终将取代被动学习,在未来的社会中,班级学习制将是学校的主要学习模式。关键词:主动学习;被动学习;班级学习制学习方式对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学习方式会有不同的学习效率,从动力特点分,学习方式可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本人发起的叫主动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方式优于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为什么比被动学习更有优势呢?下边对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比较。一、学习者地位的比较在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过程的发起方主要是教育者而非学生本人,因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因此,在教育制度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学习方式,教育学习是最主要的一种被动学习,下边说的被动学习就是指教育体制下的学生的学习。1、被动学习中学习者的地位分析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自然是教育活动的发起方,因此,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宰一方,教育的内容、方式、年限、标准等都是由教育方确定,而被教育者是被主宰一方,他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方的安排。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的发起方自然对整个过程有绝对的支配权,他支配整个过程,是过程的权力一方,受教育者则是接受一方,被动一方。支配方有很大的主动性,而接受一方却没有,这是权力和权利的差别。教育者是权力一方,他代表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受教育者只有权利没有权力,是接受规则一方。因此,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两个不平等的主体。在这种教育者主宰教育过程的体制下,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体制基础,受教育者无学习的主动性可言。所谓主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走向作选择,并为这些选择负责。教育体制下的学习内容、方式、年限、标准等都是由教育者一方确定,受教育者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选择哪来自主?没有自主哪来主动学习?因此,在教育体制下谈主动学习只能是苍白的呐喊和呻吟。在没有主动学习的教育体制下,受教育者对学习只能用消极、适应、缺乏创造等一些消极的词语去描述。没有自主就没有积极、主动、能动等,也就缺乏创造,缺少 大师级人才,这也是教育体制的必然。我国缺乏创造性人才,教育体制的被动性是根本原因。2、主动学习中学习者的地位分析因主动学习过程的发起方是学习者本人,主动学习过程的要素是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学习者的客体,它不可能成为学习活动的发起方,学习过程的发起者自然是学习者本人,因而学习者就是学习过程的主宰一方,学习内容则是被动一方。学习内容是教材,教材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人(教师),或其它因素。教师是学习内容,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宰和主导一方,只能是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因素。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教育过程中的主宰和主导地位变为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客体的辅助地位,这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根本区别。主动学习因学习的发起人是学习者,因而是一种义务式的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也就变成学习者自觉自愿的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具有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效是自然的。教育学习的学习过程发起者是教育者,学习者是被动完成教育者交给的学习任务,存在很大的消极因素,出现厌恶学习是体制的必然,是低效的学习方式。二、动力特点的比较主动,就是不靠外力而自动,就是做事情先由自己把握;被动,就是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主动学习其实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状态。被动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者以外的人或社会因素,是学习者在外力的约束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是现行教育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被动学习相比有许多优点。主动学习因其是自主行为,学习者视学习为一种义务,学习的目的、标准等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因而主动学习是一种无条件(不需外力维持)行为,学习者会全心全意地完成学习内容,学习的效率会很高。主动学习的主要表现就是忘我,会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地学习。而被动学习是一种任务式学习,学习者从潜意识中认为是在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因而学习是有条件的。学习的完成情况常常依赖于学习任务提出者的要求,一旦标准降低,学习者常会出现效率降低,在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常会放弃学习。因此,被动学习的效率常常低于主动学习。被动学习的主要表现是一旦施教方宣布取消学习任务学生会放弃学习,甚至会为放假而欢呼雀跃。三、学习效果数学示意表达的比较被动学习是在压力下进行的,学习效果和压力大小是紧密联系的,压力大小和学习效果之间的二维坐标图呈抛物线。学习效果与施教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次是:开始、应付、服从、顶峰、抵触、对抗、放弃。其坐标示意图如下: 学顶峰习服从抵触效应付对抗果开始放弃施教压力大小从上图可以看出,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起初是随着施教压力的增大而不断提高,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学习效果达到顶峰。但是当学习压力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时,学习效果会逐渐降低,学生就会出现抵触、对抗、甚至放弃学习的现象。主动学习因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自身,学习的起因是动力而不是压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压力感,但这种压力感来自于自身对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不是来自于教师和教材。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和投入程度是直线关系。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由低到高的次序是:好奇、兴趣、忘我,当然在这三者之间还可分成别的档次,其坐标示意图如下:忘我学习兴趣效果好奇学习的个人投入程度从坐标图可以看出,在学习效果直线上,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随着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投入程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与投入程度是正比关系,没有被动学习中下降的曲线。随着学习者的投入程度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会不断提高,不会出现下降现象。四、教、学关系的比较被动学习由于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施教的压力(外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施教方(教师)成为教和学的主要一方,他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等会做出很多限定,成为教和学的主宰。作为知识继承者的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成为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的工具,在精神上成为教师的“ 玩偶”,这种情况下灌输式教学是自然的事。在这种方式下教为主,学为辅,教师占据着不可改变的中心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只能是一相情愿的呐喊。主动学习由于学习的力量来自于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动力而不是压力,因此学习可以是不依赖于教的自主行为,是在不需要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自动行为,自学成材者就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例证。主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对学习的要求、方法、进度等等做出限定,成为学的主宰,“教”的作用自然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可以无“教”存在;即使有“教”存在,也是在学习者自主要求下的“教”,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然成为学习的中心。因此,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导”到主动学习,教师就可一劳永逸,学生受益无穷。五、主体地位的比较教学中教学双方的主体地位问题争论由来已久,出现这些争论的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我的看法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1、哲学主体的平等。从哲学角度讲,主体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可见一个人的主体地位是和他的生命连在一起的,是不可剥夺的,除非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他的主体地位才会消失。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认知上的主体,同样也都是被认知的客体,他们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对教师来说,教材、学生都是教师的认知对象,自然是教师认知的客体;对学生来说,教材、教师都是学生的认知对象,自然是学生认知的客体。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学过程中是有双主体出现的,不然教学过程就不能进行。在哲学上不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学习过程中双方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变的,教学双方互为主客体。虽然教、学双方都处于主体地位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二者客体的指向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被动学习中,教师的客体的侧重点是整个教材和全体学生两方面,学生客体的侧重点是整个教材和教师;在主动学习中教师的侧重点是辅导内容和部分学生,学生的客体的侧重点主要是教材而不是教师,只有在需要辅导时教师才成为学生认知的客体。2、思想主体的不平等。思想主体是指人的行为指向决定权的拥有者。在被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向的决定权主要在教师手中,自己能决定的部分较少,因此,就会出现学生思想主体的缺失和教师思想主体的侵权。教师精神主体的侵权把学生本该是自己利益的学习义务行为变成学生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的无条件的学习义务转变为有条件的需要外力维持的学习任务。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工作是画蛇添足,只有教师还学生其思想主体地位,让学生义务的无条件主动学习才是高效的。在主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向的决定权在学生自己手中,需不需要教师辅导也是学生自己说了算,因此学生是自己的思想主体,学习就成了无条件的义务行为、自动行为,高效是自然的事。在被动学习中,学生是自己的认知主体,但不完全是自己的思想主体,出现了两种主体的剥离,这种剥离使学生成为教师的“精神奴隶”,学生就会出现人格的畸形——被动人格。被动人格的主要特点是对知识有较强的继承性、思想保守、缺乏质疑、相信权威等。被动人格一旦形成,一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会大大降低,创造性、进取精神也会下降。在主动学习中,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自己精神的主体,从人格上来说学生是一个完整、完善之人。和被动人格相比这样的人格是自主人格,其行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被动人格无法比拟的,其学习的继承性和开创性是同时具备的,从这个角度讲主动 学习者是全才,对未知环境的应变能力肯定高于被动学习者。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动学习无论从学习效率和人格上都优于被动学习,我们应转变思想,还学生其精神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百花齐放的人才的春天才会到来。六、未来学习模式的设想既然主动学习无论从学习效率和人格上都优于被动学习,现行教育又从体制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改革现行学生学习方式则成为客观规律的必然,改革总的趋势就是用主动学习取代被动学习,具体的改革模式就是由未来的班级学习制取代现行体制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始于17世纪中期的夸美纽斯,它的产生是社会工业化对人才大量需要的必然要求,班级授课制的集约性是近代工业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是工业化的产物。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就是统一(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进度等),统一就在体制上否定了个性,它不仅从体制上造成学生的被动性,还在下边两个重要方面违背教育规律。一是违背因材施教规律。因材施教是教育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方式的教育。但班级授课制的统一,致使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一对应的施教。因材施教只是教育学中的规律,现行体制下却无法真正完全运用,这是对教育规律的严重违背。二是违背循序渐进规律。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它是指知识体系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一种知识往往是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基础,要根据知识的先后次序学习。但是现有教学模式的统一授课,统一进度,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致使部分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在知识学习上产生了“跳跃”,形成了知识断层。当这种断层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厌学或退学的“地震”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同时一些可以超越进度的学生又受到压制,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只有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进度一致,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既然班级授课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替代它的将是什么形式呢?那就是班级学习制。1、班级学习制的设想所谓班级学习制就是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自己决定完成学业的时间和方式的学习方式。它放弃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授课和统一的进度,部分授课内容由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维护班级的学习秩序;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辅导;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因此,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大的变化,其名称应改为导师,导师其地位是辅,其作用是导。用班级学习制取代班级授课制后的具体模式是:(1)学生走班制在班级学习制中,中小学可根据素质级别保留固定的班级,各班级有固定的导师辅导。导师主要辅导整体水平处在某个素质水平的学生,但各班级的学生是流动的,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处的素质水平自愿选择所在的素质等级,但最后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应等级的考试。(2)中小学实行个性化学制个性化学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完成中小学的起止时间。能力强、潜力大的学生可提前完成, 而能力差、潜力小的学生可延长学制,以保证真正达到相应的素质水平,从而避免"0"分也能免试升学的荒唐现象。(3)用班级导师辅导取代班级授课班级授课是共性教育,授课制是对个性的抹杀,对人自由本性的践踏,是一种落后的教育方式。班级学习制是个性的学习方式,它将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学习意愿,自己决定完成学业的时间和方式。学校的义务是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导师辅导。改制后中小学将没有现行的统一授课现象,代之的是学生在有疑问时导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中心说”真正得以实现。改制后原教师改为导师,导师和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是学习的主宰者,而导师却不是,他是学习环境的制造者、秩序的维护者、学业的辅导者,学生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4)用电子教材弥补没有导师统一授课的不足改制后取消班级授课也会带来学生学习的不适应,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自学能力很差,导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呢?那就是用电子教材辅助学生学习。电子教材就是现行授课方式的多媒体化,国家在发行纸质教材的同时,精选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对纸质教材按现行方式分章节传授,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度在多媒体教室随时观看全国名师的授课,家有电脑的学生也可在家观看。这样既实现了名师授课,又解决了统一授课造成的共性教育的不足。学生在此基础上还有疑问,导师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没有普及多媒体设备的地区,课件还可制成MP4或VCD、DVD等格式文件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虽然电子教材缺少了互动和反馈,但其反馈的不足将在学生观看过程中由导师辅导取代,这样学生既能接受全国最优秀教师的授课,又没缺少导师的辅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弥补,达到完善的统一。(5)中小学实行素质等级会考制中小学素质等级会考就是中小学生能力的水平测试。它用来检验中小学生学习程度。可每半年考试一次,错时考各年级所开所有学科。考试实行百分制,70分为合格(或更高),某学生某素质等级的所有学科通过,则该学生的会考合格,作为学生进入下个素质等级学习的标准;如某个学科不及格可单独重修该学科,直到通过为止。这种制度的优点就是考试标准的绝对性,也就是达不到标准的学生不能通过,保证了每个人素质的绝对提高,避免了现行体制下免试入学对评价标准的放弃。2、班级学习制的优点(1)用主动学习取代被动学习,成才方式以内修为主取代外塑为主。现行教育从教育制度到课程设置等都是由国家确定,学生很少有自主权,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本位的成才方式。这种成才方式的明显特点就是外塑,就是由政府决定个人成才的方式、方向、途径等,学生的学习内容从小学到大学基本都是既定内容。这种方式类似于训练动物的条件反射,是一种“训兽”式的教育。它抹杀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制约性,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个体差异性,以至于把学生当成是纯粹的"社会原料",在此前提下提倡以人为本只是每个人良好的愿望。以人为本应是对个人权利的充分尊重,其前提是个人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自主选择权,但现行教育体制下个人的自主选择权很小,距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差距很大。而班级学习制,由于学习活动由学习者本人发起,从学习方式到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等都主要由个人决定,学校只提供相应的服务,是一种个性的主动学习方式。它并不是否认人的社会属性,而是在学校这个社会属性前提下最大限度尊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成才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方式下, 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没有把社会的意志强加于个人发展的客观法则之上,既尊重了个人本性又尊重了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成才的完美方式。(2)知识学习循序渐进,不形成知识的断层,保证每个学生稳步推进。现有方式,由于统一的进度没有照顾部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进度的情况下开始了下一内容的学习,致使学生形成知识断层,给下一步的学习造成障碍,当这种知识的断裂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学习信心就会减小,常常会放弃学习,造成厌学或退学则是正常的事。而班级学习制保证每个学生稳步推进,不形成知识断层。(3)因材施教。由于没有统一授课,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学习,导师上课期间主要的任务是个性辅导,减少了统一授课的盲目性,致使每次辅导都是针对性的辅导,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从而提高了效率。本文的班级学习制只是对主动学习方式的设想之一,至于未来的社会将会以什么样的主动学习方式取代被动学习方式还需大家共同探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