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

ID:6856341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8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_第1页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_第2页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_第3页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_第4页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3月2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辨证论治1.发作期(1)寒

2、饮停肺证[证候]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治法]宣肺化饮,止咳平喘。[方药]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白芥子泻肺涤痰。(2)痰热壅肺证[证候]咳喘痰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定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痰多者加瓜蒌、海浮石、半夏化痰降逆;痰鸣喘息不得卧者,加葶苈子、地龙泻肺平喘;大便

3、干结,舌苔燥黄者,加大黄、芒硝通腑利肺;咳痰稠黄者,加知母、海蛤粉、射干、鱼腥草清热化痰。(3)外寒肺热证[证候]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头痛,咽红,汗出,口渴,痰黏色黄。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方药]定喘汤。主要药物:白果、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桑白皮、半夏、黄芩、甘草。热重者加生石膏、山栀清热泻火;痰多者加天竹黄、海浮石、浙贝母清热化痰;气逆喘息者加代赭石、地龙、葶苈子化痰降逆。(4)虚实夹杂证[证候]哮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暗色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

4、,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治法]温阳补虚,降气化痰。[方药]苏子降气汤。主要药物:苏子、半夏、肉桂、前胡、厚朴、当归、炙甘草。阳虚明显者,加附子、补骨脂补肾壮阳;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加党参、黄芪、胡桃肉、诃子补肺敛气;面唇紫暗明显者,加当归、丹参、红花活血通脉。2.缓解期(1)肺气亏虚证[证候]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主要药物:黄芪、白术、防风。汗多者加五味子、煅牡蛎敛汗固涩;肢冷者加桂枝、附子温阳益气;若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黏,口燥咽干,舌

5、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加沙参、黄芪、玉竹等益气养阴。(2)脾气亏虚证[证候]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食欲缺乏者,加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导滞助运;大便溏薄者,加煨木香、砂仁、苍术健脾燥湿。(3)肾气亏虚证[证候]动则气促,面色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法]补肾固本。[方药]金匮肾气丸。主要药物: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炮附子、桂枝、泽泻、茯苓、牡丹皮。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

6、温补肾阳;肾阴虚者去桂枝、附子,加麦冬、当归、龟板滋阴补虚;动则气喘者,加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补肺纳气。经验方1.验方一[药物组成]沉香2.5克,侧柏叶3克。[功效]温肾纳气,止咳平喘。[适应证]哮喘夜间发作者。[用法用量]共为细末,临睡前顿服。2.验方二[药物组成]皂荚15克,白芥子20克。[功效]宣肺化饮,止咳平喘。[适应证]哮喘发作痰多者。[用法用量]烘干,每次1~1.5克,每日3次。3.补肺定喘汤[药物组成]麻黄9克,细辛6克,苏子6克,杏仁9克,陈皮6克,半夏9克,黄芪9克,太子参9克,补骨脂9克,淫羊藿9克。

7、[功效]宣肺化饮,止咳平喘。[适应证]寒性哮喘。[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4.慢性哮喘丸[药物组成]桑白皮30克,麻黄10克,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白矾6克,干姜6克,甘草6克,细辛3克。[功效]清肺定喘,化痰利窍。[适应证]慢性哮喘风寒证。[用法用量]上药共研末,水丸,每袋18克。每次服6克,量病轻重,可酌增减。5.小萝皂丸[药物组成]莱菔子30克,皂角6克,瓜蒌15克,蛤粉15克,制南星15克,葶苈子6克。[功效)清肺定喘,化痰利窍。[适应证]哮喘之痰涎壅盛证。[用法用量]上药共研末为丸,每次服3克,每

8、日两次。适宜技术1.贴敷法(1)穴位贴敷方法一: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2克。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天使用一份。用时取药末一份,加姜汁调如一分钱币大,分别贴在肺俞、定喘、膈俞、膻中穴,贴0.5~2小时后揭去。用治冷哮。注意:①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②贴药时间为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