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

ID:67690343

大小:20.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9-17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_第1页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_第2页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_第3页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_第4页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_第5页
资源描述:

《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还语文课堂的书声琅琅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朗读及教学遭到漠视甚至摒弃,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让人担忧。语文老师要增强认识,把握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适当策略和方法,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目标的要求。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对策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一直以“书声琅琅”作为课堂目标,新课程改革中把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几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里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来重视朗读,也有人把朗读称为第一教法和第一学

2、法。但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朗读遭到一些农村学校语文老师的漠视,甚至摒弃,令人对语文朗读教学现状深感担忧。一、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原因第5页共5页1.语文教师对朗读的认识出现偏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认为语文试卷中,几乎不直接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水平,没有必要把大量时间与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况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许多课文的篇幅加长,朗读教学会耗去许多课堂时间(这是小学课堂上听不到朗读声的主要原因),既然费时费力又不直接影响成绩,一些老师就漠视甚至摒弃朗读。2.“满堂问”和“满堂练”成为课堂主角,朗读被挤到了课堂之外。学生阅读理解是语文笔试中重要的组成部

3、分,因而阅读教学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部分语文课堂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默读思考,然后讨论交流,这样的课堂其实还是“满堂问”。要么就是老师设置许多练习题,学生默读课文填空,然后交流,变“满堂问”为“满堂练”。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默读是课堂的常态,朗读没有了立足之地。3.有朗读的语文课,朗读时间少,学生朗读机会少,教师范读少,朗读教学质量不高。虽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方法形式众多,但朗读练习却是匆匆过客;有朗读但不评价和指导,或指导只停留在正音上,对于停顿、重音、语气、节奏、感情把握等避而不讲。不论是讲析时有感情朗读,还是表演性朗读,老师只

4、盯住几个“尖子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坐着当听众,没有训练的机会。虽然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录音等手段作为示范,但这些手段和老师出色的范读相比,逊色不少。第5页共5页4.部分老师朗读能力不够,备课不充分,制约朗读教学实施。虽然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拥有合格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不是所有老师都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有的老师由于自身音质、音色、音量、习惯等条件制约,不愿在学生面前范读,备课时避开朗读教学,让朗读教学羞于见人;自身条件好的老师,要想范读声情并茂,必须课前认真备课。要研读课文里可能出现的读音、语音变化、各种装饰音(拖音、颤音、顿音、悦音、嘘音、佯音、悄音、耳语音、气音等)、

5、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结构停顿)、重音(语法重音、逻辑重音)、语气(色彩、语调)、节奏快慢、感情等,而且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朗读特征要求,要做好各种标记。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备课费时、费力、要求高又不讨好,致使部分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备课不充分甚至不备,朗读教学流于形式。二、学生朗读能力现状1.农村学校学生很难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朗读,朗读时方言发音重。2.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①朗读时“多字”、“漏字”、“改字”、“重字”。②朗读时“唱读”。③“一字一顿”,速度慢。④重复。很难做到正确流利。3.大多数学生对课文只能做到读熟,难做到读好。三、提高朗读教与学

6、的对策1.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切实实现《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目标,绝不能因为应试思想而忽略。第5页共5页2.朗读教学体现了新课改阅读教学新理念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朗读,意在改变阅读教学只有老师滔滔不绝“讲说、包办”,“满堂问”、“满堂练”,而没有学生朗朗书声的局面。朗读是学生学习文本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朗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文本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学生朗读文本时,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音,如同替作者说出了一番话。反复朗读,把文章读得越好,越

7、能理解、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朗读,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新课改重视的。3.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语文老师可通过精妙的导语、精彩的范读、有效的指导、灵活的形式、多鼓励少批评等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应当在适当点拨下、在渲染气氛中、在特定情境下,让学生开口读,读出兴趣,读出口头艺术,体验快乐感,在一唱三叹中深受感染与熏陶(感染与熏陶正是语文教育特点要求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感觉兴味盎然,乐在其中,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