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1523
大小:21.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31
《互动交流,让数学课堂绽放美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动交流,让数学课堂绽放美丽内容摘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中大力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摆脱学生间“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这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通过互看、互说、互辩、互帮、互评和互考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对话,将使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关键词:互动交流数学课堂绽放在新课程深入实施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作为实施数学课程主流改革的课堂,我们许多教师进行着大胆的尝试与革新:层出不穷的活动方式;大胆开放的教学行
2、为;精巧独到的教学设计……却如雪后晴天般绚丽多彩,令人耳目一新! 而无可否认的是,教学互动作为永恒的主题,在很广的范围内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我们又时常在质疑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互动与有效生成的和谐性和实效性。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即使互动流行成风,但是否体现出其真正的优势与学习价值?尤其是互动探究形式上的的设计,学生之间似乎缺少着独立思辩的空间和获取更多知识的机会,那种所谓的“师生默契”与问题回答的“理所当然”一定程度上还有“广阔的市场”…… 源于对数学互动教学
3、真实化回归的无限期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摆脱学生间“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这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对话,将使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互看——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常常会因时间问题无法迅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如果让学生互相看看别人的表现或表演;看看别人的演示或演算;看看别人的作业或其他。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或表现,使学生得到启示。 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初步
4、掌握其变化规律时,老师可按高矮个请五位同学上来,他们既代表不同的数位,又代表每个数位上的数字“1”。站成“11111”后,再请一位个子最矮的同学手拿圆形纸片做小数点,让他从左向右一位一第5页共5页位移动,让学生发现:移动后所得的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扩大用乘法计算。然后向左移动则相反,其余同学做手势。这样,不用教师的“千言万语”可能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互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变“听众”为“主人”,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达到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根据,表达准确严密,增强学习的
5、自信心,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师生角色互换 为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时候改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让老师做学生。这样,“说”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听”的学生想迫切了解别人的发言、观点与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足,必定会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撷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使“听”、“说”双方共同提高。例如在五年级的解方程时,有学生问3X+4X=56怎么算?碰到这样一个较难的题目时我先让别的学生来动脑筋。有的学生说一共是7个X,所以X是8;有的学生说,我会用乘法分
6、配律(3+4)×x=56,X=8;也有的学生说我用凑数的方法,发现X=8。我说:“谢谢这几位同学,你们真是数学博士,教给了老师这么多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使师生的角色互换,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组内互相说理 小学生有个特点,只要自己会讲的话,总是不爱听老师讲,喜欢“自己说”,组内互动就是一种让学生充分说的形式。如在独立探索“24×31”的计算方法后。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
7、交流做好准备。然后,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面对面的互动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课堂中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由一个老师变成几十个老师,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互辩——拨开云雾见天日第5页共5页 学生之间“互辩”能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群体的活动功能,当学生意见不一致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