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05502
大小:76.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23
《儒家早期心性论探析---从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告子之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儒家早期心性論探析---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告子之性論比較談起朱湘鈺一、前言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這一批大量簡書的出土,在學術界帶來了極大的衝擊,首當其衝的便是先秦至兩漢這個兵荒馬亂的時期,儒家的思想流傳在這一個時段,可以說是混沌而模糊的,楚簡的出現,雖不能道盡其中的曲折變化,但這批戰國晚期出土的儒道佚籍,確實為先秦學術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契機,開拓新的視野。其中直接關涉儒家思想核心—心性論者,即〈性自命出〉一篇,專家學者針對此篇已作過不少的討論。這些研究成果,的確解決諸多學術疑難問題,但也因為各家詮釋的角度各異,而有眾說紛紜之況。綜合日前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大致
2、得出有關〈性自命出〉本文的思想概要—性為自然之性,這與傳統孟子思想—性善論有很大的出入,而簡文中「生德於中」,根據周鳳五先生考證,正與《說文解字》之「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之義相通,請詳見:周鳳五:〈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收錄於《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7,頁138。這樣說來,德並非訴諸於本心、「我固有之」即可,還須透過外在的規範,使「德生於中」,這與孟子當時屢屢駁斥、辯論的告子之說,有著若干相符的基調。提出《性自命出》的心性論與告子之說有類似者,有周鳳五先生、陶磊先生。詳參見:周鳳五:同前註。陶磊:〈郭店儒簡與告子學說〉,收
3、錄於:龐樸等著:《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5),頁169-176。不過兩篇論文,皆非針對兩者之比較作直接的討論,後者乃是從郭店楚簡的材料證明《孟子》一書中所言之「告子」與《墨子》一書中所言之「告子」乃同一人。305簡文與告子兩者論性之異同究竟如何,目前並無專題論文討論之,故今作文以論之,期能從比較中,凸顯出《性自命出》論性之特色及其風貌,本文所論之告子,主要以《孟子》一書中所論者為主要材料,至於《孟子》與《墨子》二書中之告子是否為同一人,雖從清代孫詒讓開始,便有爭議,但此非本文之重點,故不著文議之。並順帶討論楚簡的出土對於告子學說研究的影響。二
4、、生謂之性(一)告子論性(1)性無善無不善古籍中關於告子的記載並不多,趙岐在〈告子章句上〉說:「告子者,告,姓也;子,男子之通稱,名不害。兼至儒墨之道,常學於孟子,而不能純徹性命之理。」趙歧著:《孟子一四卷》,《四部備要》集叢,1936,上海中華書局印本。根據黃俊傑先生的考證,以為趙岐根據《孟子》書中文獻記載,並無法證明告子即孟子之弟子,請參見:黃俊傑:〈《孟子》知言養氣章集釋新詮〉,《孟學思想史論(卷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頁345-346。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告子與孟子的對話,應該是在孟子中年以後,至於告子與墨子是否為並世之人,各家亦有不同看法,梁啟超和
5、錢穆都以為告子與墨子並世,請詳見:梁啟超:〈墨子年代考〉,《墨子學案》(臺北:中華書局,1957,台一版),頁97-102;錢穆:〈墨子弟子通考〉,《先秦諸子繫年》(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頁209-214。但黃俊傑先生則不以為然,請詳參:同前註,頁212-213。由於非本文之論域,故略而不論。告子論性,多見於《孟子》一書中的記載: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由水之
6、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孟子‧告子上》)305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孟子‧告子上》)這三段引文指出,告子提出「性無善無不善」之說,將人性比擬為杞柳、湍水,由此顯示其特重人性之自然性,本無價值內涵可言,一切的道德仁義必待後天之斧鑿,猶杞柳之於桮棬;而不善之言行亦是後天所引發,非本然之性也。牟宗三先生曾說:「告子以杞柳喻性,是把性看做材料,是中性義的性,並無所謂善惡,其或善或惡是後天造成的。」牟宗三:〈基本的義理〉
7、,《圓善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頁2。告子所謂性是「無善無惡」的中性義,這與郭店楚簡從生理層次說性,可說是不謀而合。龐樸先生亦言:「楚簡(〈性自命出〉)未必便是告子的作品,但告子的“水”和“決”的比喻,倒確實與楚簡的性和心的關係類似。」只是龐樸先生以簡文中「心無定志」來證明,這個論據嚴格來說,實不能充分證明竹簡與告子的「性論」是中性義。另外龐先生以告子與簡文皆主張「以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若以「生之謂性」的觀點來說,實是無關乎善惡問題,人性只是一自然之本然者,這個說法也為多數學者所主張。請詳參: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