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必五第四单元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

ID:6693425

大小:222.5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1-22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_第1页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_第2页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_第3页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_第4页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订必五第四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每课一背渡湘江  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诗文助读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边:边疆。 妙笔诱思杜审言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边疆)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妙题点拨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重点字词大集中1.生难字注音切削(

2、)削弱()门槛()栏槛()殷红()脊檩()枋()轩()榭()2.形近字辨析缀缅煌帷掇湎惶潍3.重点词义文法:语法或法令成文,文中意思是语法指建筑活动中普遍受到承认而遵守的惯例和规则,非常生动形象。法式:标准的格式,文中指中国建筑沿用的惯例。构件:文中指组成中国建筑物的某一结构的单元,如梁、柱等。构架:建筑物的框架,比喻事物的结构。1.生难字注音Xīaoxuēkǎnkǎnjiànyānlǐnfǎngxuānxiè2.形近字辨析点缀拾掇缅怀沉湎辉煌惶惶不安帷幄潍坊背景资料全搜索1.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3、广东新会人。生于日本,卒于北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建筑的研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34年写成《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一书,书中第一次对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及其发展的历程做出了系统的论述。此外,代还有《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文,并主持或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扬州鉴真纪念堂的设计建设等。2.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有人提出要拆除北京的旧城墙和

4、古建筑。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以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此写下此文。3、文章结构巧图解此栏目不做修改,采用原书稿上的。师生互动课文发散课文精讲诠释◎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这句话承接上文提及的建筑的基本特征,并引起下文对九个基本特征的介绍,简洁明确。◎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国最大胆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中国建筑在使用颜色上富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力的条件。在本句

5、中作者使用“实在”“无比”等词语高度评价了“框架”的作用,作者赞扬、自豪的心情也溢于言表。◎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就是民族建筑的“可译性”。这句话比喻形象说明,变抽象为具体,通俗可感。◎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窟窿顶得到特别处理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这句话意在反衬和突出中国建筑体系中屋顶所占的重要位置,说明在中国,屋顶有装

6、饰作用,是我们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无论每种具体的事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那些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建筑物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遵循这一惯例和法式,遵循这一建筑上的“文法”。合作探究类问答1.提问: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

7、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2. 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3. 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

8、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