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

ID:6684111

大小:9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2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1页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2页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3页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4页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744.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思考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建构的基本过程如下:从上图我们可以可出看出要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环境中的刺激即所学知识必须被学生感觉收录。这就要求刺激必须是有效的,能引发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刺激。因此,本人认为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是必须的,只有“互动”,教师才能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

2、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学生对所学只是主动建构的目的。第二个关键点:学生对所学内容达到长期记忆(即掌握)而不至于中途遗忘就必须考虑已有知识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本人认为以上两者一般存在以下两种关系:(1)顺向关系,即已有知识与学习内容是匹配的。学生则通过同化学习把所学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达到认知结构数量上的扩充。(2)逆向关系,即已有知识与学习内容是不匹配的。学生则通过顺应学习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所学内容的影响发生重组与改造,达到认知结构的改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是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的知识,当他发现不能同化时则通过修改或重

3、组,创造新的认知结构(即顺应),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所以,在学生认知过程中,“互动”很重要,只有“互动”才可能有后面的“生成”。而“生成”更重要,只有“生成”才能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在两者关系中,“互动”只是手段,而“生成”才是最后的目的。2006年8月27日,本人为组长的教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已被宁波市教研室批准立项。一个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探索。决定把“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作为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突破口。客观地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被广大初中科学教师所接受。课堂教学中“互动”包括师

4、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已成为共识。课堂教学中“互动”方法的基本构思是: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起思想的碰撞,最后达成共识。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法的前奏和序幕是设置情景,它包括氛围的制造,背景的介绍,相关内容的展示等,情景可分为:(1)直观情景,即运用直观手段,如图片、电影电视画面、模型、标本等通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幻灯机等工具展示出来。(2)问题情景,即提出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问题

5、情景实质上就是学生已有知识积累、认识层面和新的知识、认识层面之间的桥梁,它能激发学生依据已有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本人在执教《浮力》这一节课时,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在感受并得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面上的浮力后,我随手把一块石头放在烧杯的水中使它沉了下去,随后问:“浸没在液体中并且在液体中要沉下去的物体如石头会不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呢?”大多数同学因为预习过了,说:“也受到浮力”。再问“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象石头这样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浮力?”这时,尽管课堂上很安静,但学生的思想却很活跃。后来农村来的学生提出“井口

6、打水时。桶在水中时拉上来不费力,桶离开水面时很费力,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而喜欢钓鱼的同学提出“钓鱼时,鱼在水中时鱼杆不会太弯曲,鱼离开水面时鱼杆很弯曲,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所以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可以围绕情景设置问题展开的讨论,问题的设置可以是纵向的,层层递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严密逻辑关系。问题的设置也可以是横向的,如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并列的小问题,分别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整体认识。为达到有效的互动,教师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如模仿、游戏、竞猜、课堂辩论等,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

7、,形成互动氛围,组织和引导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我校一位教师在宁波市新课程课堂展示活动中,执教《信息的获取的利用》。在教学设计中,就运用了许多互动形式,如下:活动1猜一猜,模仿幸运52(一人比划,一人猜);活动3,赛一赛,哪组传递信息的速度又快又准确?活动4,议一议,分组讨论你所了解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古代的现代的。活动5,做一做,折纸游戏,谈谈体会;活动7,辨一辨,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在最后的评课环节中,该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师生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教学的最大亮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