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

ID:6664028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1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_第1页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_第2页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_第3页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_第4页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1555.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西方哲学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它作为人发展自身的一种有效策略,在教师成长中,尤其对于青年教师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界的重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mer)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而传统的教师多只是充当一名技术人员,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线性的知识传授模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景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但是教师不该只是一名实践者,更应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青年教师要培养

2、自己的探究能力。不能只是接受别人既成的经验,更需要思考符合教学实际又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你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可是,对于一个初涉教坛的新人而言,对教材的掌握不系统也不深刻,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往往是亦步亦趋,模仿为主,经验的匮乏,直接导致不具备最起码解读自身教学行为的能力。于是乎,被一连串的不解束缚并困扰着:反思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如何进行反思?反思后如何进行反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提高学习

3、效率?现以数学学科为例,针对青年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疑惑谈一下个人的见解。一、反思内容的确定我也曾向一位老教师请教过同样的问题,他给我的回答是:“那你就先记录下本堂课你的教学时间是紧张还是宽裕!”就从这句话开始,坚持不久你就会问自己为什么紧张,为什么宽裕?有时又为什么恰好?从而深究就不难挖掘反思的具体内容了。这里可以分三方面来罗列。首先,有关教学设计的安排。71.包括教学实际过程是否与原有设计的教学目的保持一致,是否遗漏或添加了不必要的教学目标,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重难点是否有突破。2.教学情境的引入是否合理,有没有真的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达到

4、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有没有更利于接受新知识,是选择生活化教学情境合理还是数学化的更能反应问题的本质。3.新概念提出时,有没有为学生搭好必要的阶梯,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4.课堂例题在设置和分析过程有否突出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解决,是否具有典型性,尤其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上,可否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5.课堂练习的选择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双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梯度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有关教学技能的表现。包括对教案撰写的研究思考。课堂上教学语言是否简练,逻辑性强,并做到口头的表达与体态语言相结合。在设疑和提问方面,思考设问是否有

5、针对性,富有启发性,有没有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课堂板书是否做到了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课程结束时归纳总结是否简练、概括、突出重点,且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再次,有关教学观念的理解。教学内容是重活动形式的展现还是重智慧的生成。重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是应用意识等。是否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此年龄层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二、反思策略的思考每节具体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青年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一般都设计得尽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

6、人的眼光看“世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每节课后,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得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反思的策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7第一层次的反思重点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表现上。这个层次,教师会考虑怎样使用最优化的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由于此阶段教学经验还没有积累,很多时候是结合已有的他人经验进行模仿性地再创造,造成某些引导不得法,出现的“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例如,一位老师在上《多边形》第一课时时,要推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一定理,就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拿出刚发下的四边形,将它的四个角剪下拼在一起,你会发现什

7、么?”老师话音未落,就有好多同学大喊,拼起来是一个周角360°。可想而知这位老师不得不“提前进入”下一环节了。思考这一预设未生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青年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缺乏统一观念造成的。事实上这个定理重在验证而非探索,探索的环节早在小学课堂里完成了。另如,一位教师在上《平行线》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位学生在做作业时不小心掉下了两支笔。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支笔掉在地上会有哪几种不同情况呢?”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笔掉在地上能有哪几种情况呢?”继续往下听才知道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时希望学生说出“平行”、“相交”两种情况。显然,这位

8、老师的预设可谓“绞尽脑汁”。可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