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6142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1
《(语文版)《乡愁》备课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版)《乡愁》备课资料doc 乡愁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乡愁(chóu)窄窄(zhǎi)矮矮(ǎi)海峡(xiá)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厦门大学外文系。1949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求学。1953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1956年在东吴大学兼课。1957年主编《蓝星》周刊。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曾两次赴美国讲学,任密西根大
2、学英文系副教授,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州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返台后相继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后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1984年返台任教。其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宽阔,意象新丽。其散文作品富于诗意,文字典雅、俊逸而雄浑。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王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等。 五、诗作主旨 《乡愁》一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
3、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内心一种思念亲人、眷恋故土的深切情怀。 六、诗作背景 余光中的祖籍在大陆,他也出生在大陆。他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诗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极其钟爱,他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在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常常弥漫着乡愁情绪。如: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舟子的悲歌》)
4、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回韵》)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敲打乐》) 七、诗作解析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
5、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
6、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
7、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准确。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徘徊怅惘的基调。 八、写作特色 语言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