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ID:6643330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1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1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2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3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4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木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木叶”为例,理解诗歌鉴赏中概念意义、暗示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层次性。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理解诗歌同类现象,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难点:领会文章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学情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

2、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安排:1认真阅读课文,抓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2比较文中所举的“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何不同。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板书标题二、检查预习:梳理文章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句子,思考:概括段落大意,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幻灯明确: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5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

3、因)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从视觉和触觉的暗示性看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秋天气息。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二、内容赏析1.小组讨论:本文题为说“木叶”,为了说清楚这个概念,作者又主要涉及了哪些概念,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意蕴。(主要集中在第四段“树”与“木”、第六段的“木叶”与“落叶”之上)(明确)树满树的叶子感情饱满褐绿色木叶子落了空阔单纯树干木叶微黄、干燥离人的叹息窸窣飘零游子的漂泊落叶饱含水分繁密美女的姿态碧绿柔软(概念)(形象暗示性意义)(联想意义)一字—————

4、———————————千里2.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这些自然的物比如说“木叶”为什么能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表达诗人特定的情感呢?(明确):最主要的方面是由它潜在形象的暗示性决定的,这种暗示性引起诗人的丰富的联想。另一方面是由诗人们一用再用,使这一意象越来越多的附着着相同或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越来越丰富,也称之为文化积淀。(物的自然属性的暗示性和文化附着)四、意图探究1.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2)提

5、问: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筛选文中语句回答)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5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阅读诗歌的时候要深入理解语言,才能把握诗人在诗歌里蕴含的情感。这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3)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却拟题为“说‘木叶’”?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

6、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五、拓展应用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和一定变化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小组讨论: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落花”意象的艺术特点。幻灯片投影: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

7、数。           ——辛弃疾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谁把青钱衬落红,满地无人扫。——舒亶(dǎn)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杨万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明确:(1)从概念的暗示性上看落红”强调状态,更多的是一幅静态画面。落红强调色彩“落红”是凄美悲壮的意象,是怀着满腔春恨,葬于泥土的,有“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美。(2)从联想意义上看,都有繁华落尽怜惜与无奈,但从杨诗和龚诗看又多了一层自我牺牲成就他人的意味。诗

8、人们在传承中创新。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