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ID:25800602

大小:55.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1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2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3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4页
《说木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木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语言暗示性这一特质的方法——归纳法,使学生能够依据既有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通过运用精到的比较,分析问题,阐发了观点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

2、化抽象的理论问题为形象的实感的方法。(三)情感及价值观目标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来打动学生,创设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依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结合本篇课文本身的特点,设计本节多

3、媒体课堂教学方案,以此作为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 教学媒体的总体设计的目的和思路如下:  1、春风化雨,化抽象为形象,点化于无形。 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但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这样,读者也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解读这篇文章时,教者也应借助这种“潜在的力量”,通过多媒体课件,巧妙运用声、色,形

4、,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与无形中点化学生,引导他们含英咀华,于细微处见精神,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从而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2、创设诗意氛围,使学生情感体验更深,学习兴趣更浓,促进思索、探究。  通过诗意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以及感染力极强的朗诵,给他们提供近似身临其境的感性的替代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深入观察、认识、理解和思考,真正做到探究式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5、。3、增大信息量,超越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在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可借助媒体,大量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二)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法(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2、师: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

6、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多媒体显示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多媒体显示“木叶”二字,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那么,二者在“艺术形象”上一致吗?

7、请思考。(同时显示三幅画)明确: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板书)补充:比较“疏朗”与“疏落”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疏落:稀疏零落、

8、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请同学们凭着自己的感觉,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确定一下这三幅画与“木叶”“树叶”的对应关系。 思考: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在多媒体显示文中所引诗句时并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