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

ID:65643947

大小:21.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10-25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1页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2页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3页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4页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5页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6页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八讲诗经(四)——《诗经》内容(三)第五节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好友欢聚晏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的是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主要作用“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地位”。《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

2、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

3、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一、曹操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第六节怨刺诗《毛诗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

4、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亦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大雅。《伐檀》,国风中的《硕鼠》《雨无正》,小雅中的《节南山》《荡》、《板》、中的《民劳》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怨刺诗是诗经中最表现现实主义的诗体,而怨刺诗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赋税严重刑政苛刻的黑暗政治,诗被用来针硬时弊和倾吐怨愤。第二,社会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私有制发展使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更加艰辛。第三,“士风”盛行,个人尊严和自我人格受到重视,平民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强烈。第四,封建思想

5、没有深入人心,而人民的情感又逐渐成熟,加上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于是平民百姓大量用诗来表达自己被压迫和剥削的情感,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寄生本质。(一)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例如《邨风・新台》,揭露了卫宣公霸占儿媳宣姜的乱伦丑行。1.新台: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泄(c1止):鲜明貌。2.河水:黄河。SKS(m1为:大水茫茫。3.燕婉:燕,安;婉,顺。指夫妇和好。4.遽窿(q口ch口渠院:鸡胸。一说蛤蟆。鲜:善。5.有洒(cui噜:高峻。6.猊猊(m百美):水盛貌。7.殄(tin舔):善。8.鸿:蛤蟆。离:

6、通罹,遭受。一说蛤蟆。,:驼背9.戚施(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诗篇。例如《魏风》中的《伐檀》,写奴隶们在伐木劳动中责问和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无比愤恨和反抗情绪,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还有《硕鼠》,诗中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高喊它们不要再来吃庄稼,充满了对寄生虫的蔑视与厌恶,并表示要走向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乐园。(三)反映亡国之痛的。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首诗写一位东周大夫的故国之思。长于心理描写。全诗用赋的手法

7、,直赋胸臆,写主人公看到过去曾经是繁华的都市现在是一片满目的荒凉与破败而内心极度忧伤的情状。开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是比、兴兼用,荒凉破败的景象即烘托了抒情主人公悲怆的心情,又比拟王室的衰败。那种“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及呼天喊地的神情,历历在目,感人至深。后世据《诗序》所言,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第七节周部族史诗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

8、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