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62798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8
《江苏省姜堰市姜淮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姜堰市姜淮高考复读学校2013届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泥淖/吵闹莎草/摩挲拓片/鞭挞嗔怪/缜密B.韬略/叨扰扁担/贬谪股肱/女红皈依/瑰宝C.贺喜/荷重稽首/箕踞校对/较量铁锹/蹊跷D.骁勇/嚣张兴许/幸亏腌渍/淹没呓语/造诣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
2、对作品的深刻意蕴▲。A.鞭长莫及顶礼膜拜心领神会B.望尘莫及毕恭毕敬心照不宣C.鞭长莫及毕恭毕敬心照不宣D.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心领神会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蒂莫西?布朗说:“我们已经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类似‘时钟’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成熟的生物信号,这种信号能够很好地捕捉到人们的年龄差异。”大脑内部存在一个“时钟”,通过对大脑扫描便可准确获知一个人的真实年龄,误差不会过1岁。布朗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对885名3到20岁的人进行了大脑扫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人类大脑内部的23
3、1处生物标记,把这些生物标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一个人的真实年龄,精确度超过92。4.2012年伦敦奥运尘埃落定,某报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来评论中国女排无缘四强、澳大利亚游泳光环褪尽、俄罗斯体操后继乏人、日本柔道辉煌不再的体坛现象,贴切又有文采。(5分)(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麦克白》、《奥赛罗》、▲、▲。(2分)(2)请你用简约的文字对此体坛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3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老苏先生墓志铭欧
4、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
5、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
6、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悫:笃实。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于蜀之人久矣 闻:闻名B
7、.间而出其所有 间:间或,断断续续C.举进士再不中 再:又,还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授于官职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
8、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B.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