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ID:6488562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5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_第1页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_第2页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编辑整理:www.sodu.so编辑:王力来源:sodu小说排行榜新浪内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农民社会认同正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在回顾族群认同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进行了操作化定义,认为它应包括分类意识、目前身份意识、未来归属意识三个层面,并从地位结构观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探讨了

2、目前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最后指出了下一步将采用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来分析其社会认同。  关键词:流动农民;社会认同;操作化;地位结构观;网络结构观  一、引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型。在这一社会结构大转型背景下,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导致城乡二元格局的社会制度也在发生着变革,这一变革对农民的社会认同(socialidentification/identity)发生着重要影响。  1958年颁布施行的《户口登记条例》使个体从哇哇落地就烙上了与生俱来的标志:生在城市,就可以依靠一纸户口享受各种优厚的财政补贴,获得由国家统筹安排入学、就业、住

3、房等各项权利;而一旦生在农村,一张农村户口就永远将个体隔离在封闭而贫瘠的黄土地,行动者主动选择自我身份道路基本上被堵死,除非通过升学、参军等有限的途径。社会认同是行动者自己确认、并为他人确认为具体群体的成员的现实和过程,如果持农业户口的行动者认为,拥有农业户口是地位低下的表现,而不予以承认,根本不会被他人所接受。此时,农民的身份是以国家权力为保障的制度性强加给予的身份,行动者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只能是一种被动性认同。  1978年以后,不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以户口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城市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越来越能容忍流动农民在其中生

4、存与发展。目前户口制度改革对流动农民的基本态势为:小城镇户口放开、大中城市施行流动人口准入条件制而不是以前的人口控制指标,其中准入条件可概括为“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这里暂且不论流动农民有几人可达此条件,但它所带来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他们自主选择制度性身份将成为可能,尤其是对于经济收入比较高的流动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此时,社会认同将可能成为一种主动的自愿性选择而不再是被动的无奈的接受。  当然,对行动者来说,这一主动性选择还面临着种种限制,正如waters在研究美籍欧裔时指出的,社会认同越来越成为象征性的、间歇性的、自愿性的,而不是承继

5、性的、实质性的选择,但这仅仅是在白人内部,在白人与黑人之间仍有难以横越的鸿沟。中国户籍制度就犹似这白人与黑人间的鸿沟,solinger甚至认为这些没有城市户口的流动农民在自己国家的城市里成为事实上的外国人,他们蒙受着浓厚的制度歧视,以致于被阻止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完全意义上的公民。  但不论怎么说,个体社会认同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是一个社会走向开放的标志,是以社会制度和国家权力为支撑的社会场景发生变革的标志。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户籍制度已开始走向弱化但还谈不上是本性变革的社会场景下,探讨流动农民这一界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边际人”或从农民到市民的“过渡人”

6、的社会认同现状,就有其价值所在。同时,而社会认同也正是米尔顿?戈登在其《美国生活中的同化》中提出衡量个体融合进主体社会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其余六个维度是文化适应、结构同化、族际通婚、消除歧视、消除偏见、世俗生活同化.  二、何为“社会认同”  最初作为一个心理学范畴,“认同”与“自我”(self)是紧密相联的,通常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而与其他人区分的自我意识,理论大家有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艾里克森(erikerikson)、米德(georgemead)。目前它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如成为民族政治领域中核心词汇,但同时也是过去几十年

7、里社会科学领域中最起纠纷的概念之一。因它来源于心理学,而心理学多注重的是个体层次,因此一个个体对某一个体接纳是其本义,但由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采纳,转为着重揭示个人与群体,甚至群体与群体的归属问题。应该说,这一自我意识是产生于群体间接触之后并感觉到彼此间存在差异或利益冲突,如果不与其他群体交往互动,或最起码的通过传播媒介而非形体式的信息接触,那这一意识必然不会产生,没有“他群”意识也就没有“我群”意识的产生。  同时,必须对“认同”与“角色”(role)两个概念予以区分。后者是由社会组织与制度所架构的规范来界定的,它影响个体行为的程度还取决于个体与这些

8、制度或组织的协调与安排。而认同是行动者意义的来源,是个体在文化特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