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ID:6481294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5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1页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2页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3页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4页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生庆教授所著《逻辑学》教程之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普遍适用概念、判断、推理的。从前三章的介绍可以看到,概念、判断都有各自适用的规则、规律,如概念内涵、外延间的反变律,概念定义、划分的规则、性质判断形式间的对当关系,复合判断形式间的等值转换规则等等。从下一章起,我们还要介绍各种推理的规则。这些关系、规律都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适用于概念的规则不适用于判断、推理,适有用于判断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推理,适用推理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判断。它们都是特殊性的规律、规则。形式逻辑的

2、基本规律不是这样,它是适用于一切概念、判断、推理的,是普遍性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的各种特殊规律、规则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在不同思维形式的具体体现,是由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客观事物本身并不遵守同一律、矛盾律等基本规律。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具有客观基础的,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的、必然性的联系,客观事物由于内在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始终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当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事物的变化处于量变阶段时,事物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

3、态,这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确定性的反映。第一节同一律同一律的内容是:任一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自身同一。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PP”。同一律要求思想必须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内容;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必须确定,在同一推理中,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涵义。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同一律就是要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任一语词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

4、一个概念;在同一推理中,任一语句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判断。93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或偷换概念、转移或偷换论题。所谓混淆或偷换概念,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不确定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同一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或将不同的概念当作内涵、外延相同的概念来使用。如下面的例句:(1)对这个问题,一些人这样看,一些人那样看,他们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可见,语言是有阶级性的,没有什么全社会共同的语言。在这段话中,“语言”一词在“他们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中表达“观点”、“意见”、“看法”这样的概念,而后一句话中的两个“语言”却都

5、是表达“语言”这一概念的。这是以同一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将不同的概念当作了内涵、外延相同的概念。总起来说,也就是没有确定“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从而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转移或偷换论题,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不确定作为论题的判断的涵义,以不同的判断来取代原论题。如下面的例句:(2)论题:从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帝国主义的商品和资本输入我国,使我国的封建社会解体。这样,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6、封建社会了。这段论述以“从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代了原论题“从鸦片战争前后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开始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犯有转移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第二节矛盾律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去反映同一个对象或断定同一个对象或对象情况。矛盾律的内容也可以说成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A”,或“(P∧P)”。矛盾律要求思想必须具有无矛盾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93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

7、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对同一对象或对象情况作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由于在任一特定的论域中,概念P和P的矛盾概念外延相加之和等于反映该论域的概念外延,故与P有反对关系的概念与P的矛盾概念之间具有种属关系。因此,若一对象可以P的反对概念来反映,运用概念的概括方法,该对象也可以P的矛盾概念来反映。可见,若用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也就能导致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去反映同一个对象。另一方面,就判断来说,与判断P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同与P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因此,若肯定P的反对关系的判断,就会

8、导致肯定P的矛剧关系的判断。可见,若对同一对象或对象情况作出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就会导致对它作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由此可见,矛盾律的内容又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