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

ID:6460792

大小:28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14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_第1页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_第2页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_第3页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_第4页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研究――以残疾人为例司琦[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SIQi陈红玉[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CHENHong-yu刘海群[3]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LIUHai-qunCARDINALBradley[4].OregonStateUniversity.USA黄康[3]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HUANGKang摘要:本研究随机抽取了322名听障残疾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阶段变化量表》进行了修订和信、效度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听障残疾学生的锻炼现状和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听障残疾学

2、生修订的《阶段变化量表》信、效度良好;(2)坚持规律性锻炼的听障残疾学生仅占被试的三成;(3)经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锻炼收益(h2=0.06)、自我效能(h2=0.11)和变化过程(h2=0.15)的均值随听障残疾学生所处锻炼阶段的上升呈现上升趋势,但锻炼弊端却没有表现出此趋势。这可能与锻炼弊端的构成,及其随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有关;(4)所有心理因素对听障残疾学生所处锻炼阶段的正确判别率为35.1%;(5)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听障残疾学生所处锻炼行为阶段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前期众多研究结果相悖。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听障残

3、疾学生对自身参与体育锻炼能力的认识不客观,自我认同存在偏差。本研究为阶段变化模型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尝试,部分研究结果与以正常人群为对象所得结果间存在的差异,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关键词:听障残疾学生锻炼效度检验锻炼弊端变化过程自我效能171.论文介绍: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社会科学类)资助项目(QJC070200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90SS08108)2.作者简介:司琦(1975~),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锻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Tel:0571-88273691,E-mail

4、:siqi75@hotmail.com。身份证号码:650300197504211223。3.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体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3)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17(4)CollegeofHealthandHumanSciences,OregonStateUniversity,Corvallis,OR.USA4.作者单位: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5、.171.前言众所周知,坚持规律性的锻炼不但与增进健康,减少全因性死亡风险有关,而且还具有促进心理和情绪健康、改善社会关系、增强体适能水平等作用[1]。依据Mokdad等人(2004,2005)的研究结果,每年发生在美国的近一半死亡是可预防的,因为导致这些死亡的大多是可预防、可改变的行为因素。而这些行为中的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了2000年一百万可预防性死亡中近71%的死亡[2]。为此,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SportsMedicine,ACSM)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ThecentersforDisease

6、ControlandPrevention,CDC)建议:既使是不存在心脏疾病的健康个体,也应该尽可能每天参加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3]。美国仅有25%的个体符合此标准[4],而我国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有效影响个体的心理变量和相关环境因素,进而影响个体的锻炼行为表现,最终实现增进健康的目的,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干预(intervention)。有效的锻炼行为干预策略(exerciseintervention)是在使用相关理论和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干预本身并不可能直接改变个体的锻炼行为方式,但是它可以通过影响一个或多

7、个锻炼决定因素(determinants),进而影响到锻炼行为本身[1]。目前国外学者进行的与改变行为有关的干预研究众多,不但依据了阶段变化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决策理论、合理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多种理论;同时还在个人、团体、社区和工作单位等多种层面上进行了尝试[2]。在上述理论模型中,以阶段变化模型(又称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进行的锻炼行为干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阶段变化模型认为:行为的改变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要经历一系列性质不同的阶段。因为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行为改变障碍有所不同,因此,阶段变化模型建议,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进

8、行有的放矢的行为干预(tailoredintervention),其干预效果最佳。2006年,Lewis等人以久坐不动个体为研究对象,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