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50021
大小:455.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1-14
《关于印发富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富政办〔2014〕111号富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富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富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富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2月5日-13-富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有效提高我市应对气象灾害的综合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一、总则(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
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令第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务院令第5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09〕120号)、《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杭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市政府令第24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3〕10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富阳市范围内台风、暴雨、暴雪、寒潮、低温、冰冻、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霾等灾害性天气造成或可能造成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富阳市范围内台风、
3、暴雨、干旱、暴雪、冰冻、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性天气造成或可能造成灾害的具体应急处置预案,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13-(三)应急分级根据《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及防御指南》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112号),一般将已经出现或预计在一定时间内将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突发事件,分为四个应急响应等级。出现特别重大气象灾害(Ⅰ级)或发布气象灾害红色预警时,一般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出现重大气象灾害(Ⅱ级)或发布气象灾害橙色预警时,一般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出现较大气象灾害(Ⅲ级)或发布气象灾害黄色预警时,一
4、般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出现一般气象灾害(Ⅳ级)或发布气象灾害蓝色预警时,一般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灾害性天气不同种类、危害程度、影响区域、受灾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貌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酌情启动,并适时调整。(四)工作原则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防为主、科学高效,依法规范、协调有序,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开展。二、组织指挥体系及部门职责市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日常管理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等组成。各乡镇(街道)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组织领导并及时处置本辖区内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对超出乡镇(街道)处置能力-
5、13-的气象灾害,及时提请上级机构予以支持。(一)应急指挥机构富阳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我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气象灾害的防御应对,研究决定有关重要事项;2.决定启动或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3.研究决定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领导小组下发的工作职责落实应急处置职责。(二)日常管理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是市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市气象局,由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职责如下:1.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传达领导小组工作指令;2.负责组
6、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市气象灾害的防御与应急工作;3.组织编制并适时修订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4.负责气象灾害应急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上报等工作。(三)专家咨询机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专家咨询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提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和相关建议。三、监测预警(一)监测预报会商-13-1.监测预报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测预报,做好预警发布准备工作。2.信息共享气象部门及时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发送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实时共享,视情况进入戒备状态。3.会商报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接到预报预警后,开展联合会商,对受灾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作出预测和评估,并向领导
7、小组提交具体防范行动建议报告。(二)预警发布1.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由气象部门统一发布。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由有关部门会同气象部门联合发布。2.发布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3.发布途径-13-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96121、QQ平台等传播手段,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当极端灾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