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ID:6391191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2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_第1页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_第2页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约为10^(-4)mol/L。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是多部位的,主要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核酸代谢。 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

2、可与其它物质结合而失去活性,如与天冬氨酸结合为吲哚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醇结合成吲哚乙酸肌醇,与葡萄糖结合成葡萄糖苷,与蛋白质结合成吲哚乙酸-蛋白质络合物等。结合态吲哚乙酸常可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50~90%,可能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储藏形式,它们经水解可以产生游离吲哚乙酸。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可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

3、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在生长

4、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生长素能够诱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合成部位:[叶原基、嫩叶(生长素前身)、顶芽(活化生长素)]、未成熟种子、根尖、形成层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

5、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可用高浓度生长素来杀死双子叶杂草而不会伤害单子叶作物的原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

6、力影响。1880年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不同于生长激素)英国的达尔文在用金丝雀虉草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对胚芽鞘单向照光,会引起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用不透明的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用单侧光照射不会发生向光性弯曲。因此,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在单侧光下产生了一种向下移动的物质,引起胚芽鞘的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使胚芽鞘向光弯曲。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928年荷兰的温特把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直立于琼胶块

7、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移去胚芽鞘尖把这些琼脂小块放置在去尖的胚芽鞘的一边,结果有琼脂块的一边生长较快,向相反方向弯曲。这个实验证实了胚芽鞘尖产生的一种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放置于胚芽鞘上时,可向胚芽鞘下部转移,并促进下部生长。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1931年荷兰的郭葛(Kogl)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加入到琼胶中,同样能诱导胚芽鞘弯曲,该化合物被证明是吲哚乙酸。随后郭葛等人在植物组织中也找到了吲哚乙酸(indoleacetieacid简称IAA)。极性运输(PolarTransport)生长素主要是在植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