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

ID:6387074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2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1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2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3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4页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1

2、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15、虚羸:虚弱消瘦。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17、法醋:即食用醋。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20、麻沸汤:煮沸之水。21、口不仁:

3、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28、清脓血:即便脓血。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二、简答题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7/8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

4、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病机:全身气血虚衰。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病机:阴阳错

5、杂,虚风内动。2、小建中汤的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药物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加饴糖3、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5、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花汤

6、温涩固脱。6、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原方剂量的1/3相合而成。其剂量之小意在缓行,为发汗之轻剂。正与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机相符。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5/12,麻黄汤剂量的2/9,相合而成。8、风温与温病学风温有何区别,为什么?温病由外感热邪引起或由伏气化热,自内而发。热邪侵袭,正邪相争,必然呈现出亢奋状态。故发热,不恶寒。热盛伤津,故口渴引饮。温病变化迅速。证侯繁多,其具备上述特征者,可断为温病,故从病情而言。与后世温病并

7、无分歧,且异于中风、伤寒。然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温病学所言“卫分”7/8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仍有区别。9、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及加减?组成: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10、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细欲绝为本证的辩证要点。11、桂枝甘草汤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附子甘草汤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

8、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柴胡桂枝汤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2、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各自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邪郁少阳,水饮内结。柴胡桂枝各半汤病机:太少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