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

ID:6349257

大小:13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11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_第1页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_第2页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_第3页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_第4页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初探南汇监狱:王毅陈雪娜摘要:罪犯是自杀高危人群,预防罪犯自杀是监狱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对罪犯自杀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自杀发生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78名自杀罪犯进行实证分析,将罪犯自杀风险因素分为稳定性因素、情境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赋值,试图建立一套可量化的、可操作的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关键词: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一、引言自杀已经成为危害生命的重大问题。调查显示,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2000年自杀率为22.23/1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5大死因,是我国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因StanKutcher,

2、SoniaChehil著,西英俊译,《自杀风险管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3。。可见,自杀已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灾难。而对于长期禁锢在封闭的环境中,长期与亲人朋友分离,长期承受服刑压力的罪犯来说,自杀率无疑比社会上正常人群高很多。研究表明,犯人属于自杀高危人群,监狱中犯人的自杀死亡率是社区中正常死亡率的2倍吴宗宪.当代西方监狱学[M].法律出版社,2005:371.。鉴于自杀现象的普遍性与危害性,研究者也已把自杀纳入重要的研究课题。临床上关于自杀的研究相对成熟,包括自杀因素研究和自杀评估方法研究。Matt和Jennifer把自杀危险因素分为首要危险因素、次级危险因素和情景性危险因素等三个层

3、次;McKay将自杀危险因素概括为人口统计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三大类。自杀评估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针对群体的自杀危险性筛查方法,如Peter的危险因素――15保护因素核查法,Derrick的七方面甄选法;有针对个体的自杀危险性评估方法,如Matt的四阶段过程评估法,Jobes的自杀状况表格评估法杨青,王英.国外自杀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28-30.。以上研究都是针对社会普通群体,关于罪犯这个特殊群体的自杀相关研究就相对较少。英国有研究发现,罪犯背景,目前的刑罚,家庭支持系统,应付监禁方式等方面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高

4、相关。台湾学者张春妹提出影响罪犯自杀行为的长期危险因素与短期危险因素,并提出高危人群与高危个体的逐级预防等概念张春妹.狱内罪犯自杀危险性的评估研究初探[J].中国监狱学刊,2009(6):111-115.。高珊珊等人认为罪犯自杀原因为身体疾病困扰、心理危机及外部因素影响,并总结自杀高危人群的一般特征,共14项:文化程度低、入监时间短、青壮年、长刑期、故意杀人的罪犯、被害人是罪犯的亲属、有自杀未遂史、家族自杀史、疾病、家庭变故、同性恋者、精神病史、吸毒史、酗酒史。高珊珊,宋庆国.罪犯自杀的成因及科学排查与干预机制的构建,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1):65-68.本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

5、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文献资料看,关于罪犯自杀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引起自杀行为的原因,而关于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相对空白,本研究就试着从现有的罪犯自杀案例中去寻找罪犯自杀的规律,从而依据规律去探索罪犯自杀风险的评估体系。此外,司法部明确规定监管单位要确保“四个不发生”,其中包括确保不发生罪犯非正常死亡,而罪犯自杀又是典型而常见的非正常死亡方式,所以,确保罪犯不发生自杀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加之,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监狱因罪犯死亡而引发的与罪犯家属之间的纠纷事件不断上升,给民警给监狱带来很多困扰。因此,若能及时准确地排摸、评估出具有自杀风险的

6、罪犯,有效地预防自杀现象的发生,将对确保监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鉴此,预防罪犯自杀是是每个监管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根据现代自杀学之父EdwinShneidman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中,自杀干预中存在的最主要的瓶颈,不是如何补救,而是如何进行诊断和评估”乔治.米诺瓦.李拮,林泉译自杀的历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转引自张春妹.狱内罪犯自杀危险性的评估研究初探[J].中国监狱学刊,2009(6):111-115.15,事先对罪犯进行自杀风险的评估与诊断是预防自杀的关键与重点。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套可量化的、可操作的罪犯自杀风险评估体系,用于评估罪犯自

7、杀风险,为确保监管安全筑起一道评估防线。二、研究方法1、理论原理根据心理学P+E=B理论,即个体任何的行为都是由人格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格使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与稳定性,而环境的复杂性又使得个体的行为变化多端。同样,罪犯自杀行为的产生可以借用该原理,我们认为,不同的年龄、刑期、生长环境、犯罪类型、人格特征等这些稳定性因素使得罪犯有不同的自杀倾向性;而发生在罪犯身上的各种负性事件是情景性因素,催化自杀意念的形成,成为罪犯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