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

ID:6253855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8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_第1页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_第2页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_第3页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探究  【摘要】采用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0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行为显著相关,缺失家庭以及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高中生网络成瘾。【关键词】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成瘾行为引导高中生正确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成瘾,家庭教育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市区2所高级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8个班的305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答卷303份。其中男生155人,女生148人;年龄分布在15至19岁之间。(二)研究工具父母教养方式

2、评价量表采用是采用岳冬梅等[1]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网络成瘾自测量表,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K.S.Young[2]修订的《网络成瘾自测量表》。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成瘾行为结果与分析4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性别、年级比较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行为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年龄越小,网络成瘾行为程度就越高,出现低龄化趋势。高中生正是面临人生诸多选择与压力的阶段,当他们不能适应现实的生活环境,或是无法满足长辈们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时,易于形成网络依恋。(二)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结果与分析

3、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程度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这些教养方式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程度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这个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父母的教养方式越倾向于情感温暖、理解,则越不容易引起高中生网络成瘾的行为问题。说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如关爱、理解是高中生共同的需要;而过于严厉、过于溺爱,缺乏尊重等消极教养方式使孩子自信心、自控力减低,易沉迷于网络。采用阶层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共解释了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30.8%的变异。4从家庭结构类型分析来看,单亲型、再婚型、寄养型、隔辈型和留守型缺

4、失家庭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有显著影响。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单亲随父亲、再婚随母亲、隔辈随外祖父母和寄养随亲属型家庭的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些缺失家庭的父母缺少对子女的监管,使孩子无法得到适当的关怀和引导,因此内心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转向网络寻求安慰。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如叶峰[3](2006)认为在留守家庭中,亲子沟通受阻,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李星、李红浪(2005)[4]认为隔代教育下的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祖辈老人教育方式不当,使孩子产生自卑、冷漠、逆反等心理。三

5、、研究建议1、采取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防治高中生网络成瘾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讲究方法,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应采用情感温暖理解及保护方式,避免干涉、惩罚和拒绝等方式的使用,一味地采用消极干涉、惩罚和拒绝等措施,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民主型家庭的父母”给予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经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常常对孩子表示信任”、”即使孩子考试失败了,也给予孩子热情的鼓励”等。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认定自己有能力、有吸引力而感到愉悦,能正确对待网络,而较少沉迷于网络中。2.父母要树

6、立良好形象,对上网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4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高中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要使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高中生上网行为,不能强行禁止,而是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教育孩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可以给孩子制订一些约束的条件,比如可以采用订立契约的方式来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其自律意识,也学会守时、守信、守约。3.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活动禁止孩子使用电脑并不现实,其结果

7、可能适得其反。应增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起,时时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教育他们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给他们提供做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减少他们对虚拟网络的依恋。参考文献:[1]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S].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第161页-165页[2]YoungK.S.Internetaddici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1996,131(8):237-244

8、[3]叶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06,3(5):3-6.[4]李星、李红浪.试论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