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3370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浅议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响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关键词: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新的背景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也要加强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做好相关的引导。一、探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探究性教学
2、旨在突出学生的“学”,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全面充足的准备工作。1.转变教育观念6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注重教师怎么教、教得如何、“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探究性教学则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得怎么样,“以学为中心”,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同时还是合作
3、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则是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必要的辅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转变。2.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探究性教学具有时代性,特别是高中政治学科的探究性教学具有时政性,政治老师对学生的辅导性尤为重要,特别要关注与学生生活、民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发展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并做好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积累和储备,为丰富多彩的探究问题的设立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
4、习活动的具体正确的方法,具备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评价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这样才具备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这需要老师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准确掌握政治学科的前沿知识,还应多加涉猎其他领域的前沿知识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发言权。才能真正地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挥者,才能在学生的政治科学的学习上给与正确充分的辅导。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6二、新时期开展探究性教学的
5、策略1.启发、诱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的,而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从课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提出各类与现实相关问题,尤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我县国企改革、环境与发展、再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校园周边环境与学校教育等社会民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身边事,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地方的经济建设。提出的课题要适当,深浅正好,难度适中,并且要进行
6、研究的可行性论证。2.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由于高中生所具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比较薄弱,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还未成熟,我们不可能期待每位学生都能取得很大的探究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探究引导时,更应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小组的划分到组员的分工合作,以及探究途径的指导,探究方向的确定,探究方法的应用等,教师应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对探究过6程的指导上,存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牛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民主意识及科学意识。教师不能只等待学生的探究结果,而应主动参与整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过程中通过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
7、素质。这也是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要求。3.设计开放式的探究教学6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种知识信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现实社会生活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他们希望思想政治课能够就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给他们足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的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理解和把握,并通过开放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动量,让其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疑问参与活动
8、。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必须摒除浮躁,舍弃表面的热闹,以确保课堂教学拥有丰富的内涵”。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当前课堂教学及评价中有一些怪现象:有的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次数明显增多,但纯属作秀,也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设置多次学生讨论,但事实上这些讨论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时多余的,甚至是无效的。以上两种情形表面上颇有感染力,实际上缺少学生学习探究的效率,华而不实。热闹过后,学生思维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