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

ID:624335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_第1页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_第2页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_第3页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_第4页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和药敏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状况。方法收集12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取痰样本检测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124例样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43株,G-菌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本组主要G-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100%。本组主要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早产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足月

2、儿,G-菌感染率则显著低于足月儿,低体重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晚期新生儿(P均7d,≤28d为晚期新生儿。1.4统计学处理应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或χ2检验进行分析,P5  病毒及支原体也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可忽视的病原微生物,病毒是社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致病源,并随着季节改变而不同,本研究中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新生儿感染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儿童及成年人感染则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

3、感染[9]。支原体感染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对新生儿危害较高,因此应引起注意。本组有5例发生支原体感染,而往往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加重病情[10]。本组未检出真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较常见定植,病情严重程度较高[11]。5本研究选择占比前三位的G-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阿米卡星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敏感药物,药敏率均达100%,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广谱抗菌的作用,但新生儿使用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或肝功能,临床应用具有一定风险[12]。大肠埃希菌对部分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药敏

4、性较低,仅对头孢哌酮仍有较高药敏性,可能与头孢哌酮对G-菌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好有关[13];其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药敏性明显下降,临床应注意避免使用;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也具较高敏感性,但两者抗菌谱较广,且亚胺培南单独应用稳定性较差,应时刻关注肾损伤的发生[14],两者并不适合新生儿使用;而哌拉西林药敏性较高,且新生儿使用安全性较好。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大肠埃希菌高,对哌拉西林也有较高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强效抗菌药物敏感

5、性极高外,对氯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四环素的敏感性也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则对克林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考虑到在新生儿疾病中应用局限,则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治疗方案[15]。新生儿作为特殊的患者群体,机能发育因素可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感染特点产生影响,本研究对性别、早产、出生体重、日龄等发育因素进行分析,除性别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无关,其他因素均对病原微生物感染有不同程度影响。早产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低体重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晚期

6、新生儿。艾健娜等[16]研究认为日龄与G-菌和G+菌均无关,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提示早产、低体重和出生早期是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混合感染会增加病情复杂程度,因此,早产、低体重和出生早期可能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注意。[参考文献][1]韦义军,陈继昌,韦拔,等.柳州市新生儿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细菌分布和药敏比较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3):95-97.[2]钱甜,曹云,王传清,陈超,等.新生儿社区和医院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药敏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

7、09,27(3):230-235.[3]杨林风,黄启凌,柴彦艳,等.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J].5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20-1421.[4]陈宏,江金彪,吴富根,等.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4):309-312.[5]寿文祥.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学特点及药敏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92-2993.[6]高萍萍,严菊英.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

8、012,22(6):1293-1295.[7]袁新华,顾春健,蒋琦,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与抗生素诊治分析(附78例报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4(6):734-736.[8]吕媛,任静,缪珀.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76-79.[9]欧阳颖,方建培,麦友刚,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敏性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