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

ID:622422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_第1页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_第2页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_第3页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_第4页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明代监查和考核对规范用人制度有效作用  明代对于大臣任用私人定罪虽然规定极为严苛,某些时候让人生畏,但是有明一代,虽然主弱臣强的时候多次出现,后有“党政”和“宦官之祸”,但是大臣出于对这一罪名的畏惧,臣下的权力始终没有威胁到皇权本身,选官权力也始终牢牢地把握在皇帝的手中,所以明代的党争只能够为乱,不能够为祸。当然,仅仅依靠大臣的自己的自制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与之相配套的政治制度的设计是法律施行的有效保证,其一是明朝科道监察制度,另一项官吏的考核制度,两项制度相互配合行之有效。同时,荐举制度在这一法条的规范之下,也日益完备。一、明代监查制度的作用明朝皇权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方面比较

2、突出是监察体系的日益完备,其中包括两项重要的措施,一是建立皇帝私人的监察机关,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组织。二是加强国家行政体制内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提刑按察使司的权力,以监督大臣、整饬吏治。5明代的监察体制的完备、人员庞大、权力宽泛,在明朝的政治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其中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在实际运作中滥施权威、推动官僚队伍的派系斗争所带来的破坏性,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并慎重借鉴。明代都察院所辖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多人,加上六科给事中构成了明朝监察官的主体,他们有纠察弹劾的职责,在监察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权力大体上相似,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在

3、对“大臣”的监察中,也有不同的作用。明代监察御史发表弹劾有两种形式,即露章面劾和封章奏劾,所谓的露章面劾是弹劾奏章不封,在朝会中由弹劾者诵读弹文。监察御史弹劾的对象非常广泛,从中央的内阁大学士、部院大臣到地方的督抚藩臬、府州县官,甚至学术之士,只要有违法失职的情节就在弹劾的范围之内。正常的情况下交给司法部门议罪,对于只有失职情节的一般交由吏部议覆定罪,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不敢专擅其权,以防止被御史弹劾而构罪。至于被弹劾者,对于御史的弹劾要有所表示,或者上奏章辩白,或者待免等候皇帝处置,内阁学士或者部院大臣被弹劾者要自动请求罢免。5六科给事中进行弹劾的对象和方式与监察御史相似,但是给事中以日常

4、工作在于监察中央官员,所以《会典》中规定的弹劾对象,为中央两京大臣,地方则为“方面等官”。所谓方面官,就是指地方官员中品秩较高,或权威较重的官员,实际上指的是督抚藩臬,一般就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发。二、明代的官员考核对于吏治的作用纠举主要表现在考察拾遗上。明代的制度规定,京官外官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考满是对官员平时成绩的优劣考核,考察其意在于黜退不合格的官员,考察分为“京察”和“大计”两种,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负责。京察在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京官四品以上,自陈政治得失,以等候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闲住为民,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具册奏请。“大计”是考核外官的方法,凡外官州县以月计上之

5、府,府上下其考,上之布政使,至三年,抚按贯通核其事状,造册上报,谓之大计。大计之年,外官进京朝觐,考察之后,唯恐考察者偏私不公及有遗漏挂误之处,许科道指实纠举,谓之“拾遗”或者“查典”。京察和大计是明代黜陟官吏的大典,朝野上下非常重视,士大夫一旦身挂查典而遭到谴责,非独有玷终身清誉,并且关系到一生的仕途荣辱,而尤以拾遗被劾者为重,京卿大臣,一旦被拾遗所至,哪怕是皇帝也无法挽救。所以,在这种上下左右监督之下,大臣也很难专擅其人事选用权。5明朝承元朝末年的动乱,纲纪废弛,吏治败坏,贪墨成风,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厉行严刑峻法,整饬吏治,才使国家的政治慢慢走上了正轨,洪武十三年以后,又大刀阔斧对原有

6、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在监察制度方面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御史台,按照地域分工设立都察院,同时提高了六科给事中的地位。同时建立各省的提刑按察使司的分巡道制度,这样形成了一个结构非常严密的监查网络,凌驾于各级行政机关之上,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不敢滥施权威。即使偶有权力过分膨胀的人物,也能很快地受到监察官员的严密监视和弹劾,因此,我们看到,在明朝内忧外患不断的二百七十年的历史中,内有皇帝昏庸、宦官擅权,外有蒙古和倭寇的骚扰,尤其是后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但是前一百年的统治秩序始终不乱。可悲的是,万历中叶以后的明朝政治舞台,在朝臣的争吵与黑暗中,官僚阶层内部党派壁垒逐渐分明,争斗的态势逐

7、渐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言官都卷入了党争,在一系列的党同伐异的活动中,他们丧失了一个官僚士大夫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丧失了匡扶朝政,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及于被统治阶之间矛盾的重要职责,象征的结果是使国势日益衰败,朝政混乱,魏忠贤在鹬蚌相争中获得了擅权的机会,最终不可避免的加速了明朝后期适逢的没落与统治的危机。5明代的法规及其配套的政治制度不可谓不完备,其中很多具体的规范和技巧用现代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合理性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