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doc

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doc

ID:62226844

大小:3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doc_第1页
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活动三:进一步探索规律师:刚才我们探索出乘法运算中一条重要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那么,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得到的积与原来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次谁还能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呢?可以先举例说明。生1:比方说吧,第一个因数乘2,第二个因数乘3,我觉得积用原来的积乘2加3的和。生2:我觉得也是。师: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这个猜想呢?生3:我就用刚才的16×30=480这个算式吧。我们可以先算出(16×2)×(30×3)的积,再用它除以原来的积480

2、,看是不是等于5。师顺势在黑板上写:(16×2)×(30×3)÷480。师:那我们就用计算器来验证吧。学生赶快用计算器计算,有人惊呼:得6。其余学生附和。师:那我们的猜想该怎么修改呢?生:第一个因数乘2,第二个因数乘3,我觉得积用原来的积乘2乘3的积。师:行。我们走进活动三,看这次的猜想对不对?活动单设计:任写一道乘法算式,举例并用计算器计算,如果两个因数都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与原来相比,又有什么变化呢?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因数因数积积的变化            大家能像刚才那样通过举例探索出新的规律吗?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三。

3、组内交流后,再在全班交流,得出规律: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因数都乘一个数,那么用原来的积连续乘那两个数得到现在的积。感悟:这是我使用活动单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节课中的精彩片断之一。这节课的教学我紧密围绕“猜想、验证、应用”而展开教学,整个课堂借助活动单,在老师的寥寥几句过渡语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三轮的自主探究,每一轮探究都从猜想出发,经过大量验证,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活动三的探究,学生一开始的猜想是错误的,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我没有急于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

4、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引导他们去修正错误,学生不断地分析、验证、修正、再验证,在不断的思辨中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例如,在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错误的猜想后,我征询学生:“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这个猜想呢?”有学生提出验证的好办法后,我顺势推波助澜:“那我们就用计算器来验证吧。”在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了起初的猜想不对后,我继续深究:“那我们的猜想该怎么修改呢?”,等学生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后,我再趁热打铁:“行。我们走进活动三,看这次的猜想对不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语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却赋予了学生思考的激情,点燃

5、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始终处于“我要学”的积极心理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例证,动脑思维,语言概括,体验了一次由猜想到论证再到得出结论的科学严谨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是在真正地“做数学”,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老师有效地点拨启迪下完成的。由此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这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生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辨,让他们在思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

6、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