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969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比较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较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 摘要: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对地理的概念、分布、规律和成因等内容多多少少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且有些不利于教师的教。作者选取比较法从其常见的类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入手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比较法这一问题。关键词:比较法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应用比较就是把不同事物加以对比,达到认识事物间区别的一种思维学习方法。因为地理学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征,加上地理教学内容广泛,地理事物类型复杂,联系面广,只有对诸多要素之间、现象之间、区域之间进行多方面特征的对比,找出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深
2、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规律、成因;而且受课堂范围的限制,许多地理现象是学生难以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的,很难通过观察或实验完全解决地理认知问题。因此,比较法应当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重视它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介绍几种常见的比较方法,结合自身教育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恰当地应用比较法。一、比较法的应用1.联系比较法5就是把几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的方法,新课程中倡导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如果能从学习生活中的现象或
3、体验入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时,可以先联系体验,问每天早上中午晚上气温是怎么样的?和太阳辐射强度有什么关系?和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通过早晚气温低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中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的层层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太阳高度大接受太阳辐射强,为认识地球形状与太阳辐射关系打下基础。2.同类比较法(1)相似比较法。是将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在学生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和新学地理知识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如在讲亚洲地形特点时,可用“点”和“面”上
4、海拔高度极端性的比较:“点”有世界最高峰珠峰8844.43米和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400米,“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和最著名的低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100米。可以得出亚洲地势起伏大这一共同特点。5(2)相异比较法。即找出同类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在同类比较法中更常使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如在比较同图幅下的中国地图和北京附近地图时,通过引导观察图中地理事物的详略和范围,可以推导出同一幅图下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地理事物越模糊简略;在学习经纬线的知识中,同样是在地球仪上虚拟出来的线,通过比较纬线和
5、经线的定义、长度、方向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者区别。3.图表比较法就是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各类景观图、曲线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比较的方法,包括地图比较法、画图比较法和表格比较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图表的学习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比较法的运用下能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规律等的认识。如在学习世界的地形,比较山地和丘陵的区别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二者的曲线轮廓,从初中学生思维水平下很容易观察出,山地比丘陵海拔更高,坡度更陡;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别时,教师给出二者气
6、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学生可观察出同样是终年高温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更高,同样是一年有干湿、旱雨季,后者夏季降雨更集中,降水年较差更大。二、比较法应用时需注意的方面1.与其他地理教学方法相结合5比较法确实是一种比较适宜教学的一种方法,但我们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方法自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不能一味比较,而不归纳、分析和总结,在实践中能够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的其他方法比如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归纳法和地理演绎法等统属于地理逻辑方法体系,又和比较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果利用二者的关系,就一定会慢慢寻求
7、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2.恰当选取比较的内容比较法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前提都是要选取有地理性的比较内容,在课堂教学前应当主要思考两个方面:选取的内容之间是否可比和选取的内容是否典型。如果比较的对象之间没有关联,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学生也会糊里糊涂;比较内容的典型性需要教师结合多方面的素材,探讨究竟哪些内容在这堂课上是典型的,以使比较更具意义,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获得比较的乐趣。3.具体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地理内容包罗万象,跨度很大,从宇宙到地球,从演变到形成,地理学习中包含地理概念、分布、成因和规律等多方面内容
8、,很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课程标准的设置恰当地参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教师教学不仅要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水平隐形的要求,而且要在利用多种比较法的过程中换位思考学生处在这个逻辑思维阶段能否听得懂,能否有更高效的途径使得学生接纳。另外,因环境不同,各地学生不同,这里笔者不多做这方面的探讨。5总之,比较法有多种类型,笔者只是简单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