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ID:10336148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地理教学;比较法;运用中国9/vie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C  【】1004―0463(2017)06―0121―01  高中地理教材中千差万别的地理事物、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或感到抽象难以记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对其加以分类对比。如果把比较法适时地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些自己的认识。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把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新学习

2、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在掌握新学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2.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地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形成相关的地理现象。比较法能完成这个任务。如,将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进行比较,便可使学生明白两者都处在亚热带,但因海陆位置不同,前者由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夏交替控制,具有冬雨型特征;而后者由于海陆差异的因素,具有夏雨型特征。如此一比较,学生就会知道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而后者分布在同纬度大陆东岸,二者内在联系和特点清晰明了。 

3、 3.有利于巩固记忆。地理教材中不少内容是相对应的,或者是矛盾的对立但又存在相互对立的联系,记住了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通过运用比较法能够使矛盾对立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如,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就可以从活动时间、性质、活动方式、造成后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记住其各自的特点,又形成了有关季风的系统知识。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在比较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异同、究其因果,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地理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有效地锻炼了他们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读图分析。地理,离不开图形

4、,特别是课本中有不少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的重要方法。读懂插图中的内容,找出易混淆处,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如,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等,都可以进行读图分析。  2.横向比较,区别联系。在讲区域地理时,比较法更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国家地理特征、同一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都可以进行比较。如,中国与美国的地理概况可按下列项目加以比较:两国的海陆位置;两国的地形大势;两国小麦、棉花及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两国工业分布在地区上的发展变化等。此外,诸如加

5、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地理状况、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我国鞍钢与宝钢的区位特点等,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既可让他们了解某地区的地理概况,又可认识不同地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3.剖析原理,消除混淆。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极易混淆的基本知识、名词概念、规律及原理等。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一字之差,含义不同。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又如,岩石与矿石、自然资源与能源�Y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地质作用与

6、地质构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区别等,都可利用比较法教学。  4.专题比较,整合知识。即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如,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地形虽然都分为三个部分,但具体说来又各有不同。在讲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洲的地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启发他们总结归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准确、更牢固。  5.综合比较,提高能力。这是一种对要素较多、综合性较强

7、的比较法,一般用于复习课。其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讲完农业主要地域类型后,可列表比较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等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气候、地形及主要畜种、作物等。  编辑:孟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