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

ID:24899548

大小:5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_第1页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_第2页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_第3页
资源描述: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王维霞王维霞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通过反复比较得出来的。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类型的多样化。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比较方式的不同,比较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种:一、图表直观比较法即利用课木中的各类景观图、曲线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逐项比较,从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如通过对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4个城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的比较,可以得出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1.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很大,南北温差达35°C;2.夏季我

2、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图中4城市7月平均温度都在22°C以上,南北温差仅6°C左右。为了说明我国冬季温差很大这个气温分布特点,教材上安排了两张冬季景观图:一张是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大地披上银装,人们穿棉衣、戴皮帽,扬鞭催马,在冰雪上行驶扒犁,说明冬季严寒;另一张是我国南方的海南岛,浓绿阔叶的椰子树呈现出热带风光,广阔的田野上插秧机正忙于插秧,说明这里的冬季温暖如春。通过这样的直观比较法教学,能使学生形成理解性记忆。二、类比法即讲授某一地理事物时,引用学生己经学过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比较。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

3、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和同类异型比较两种。同类同型比较,就是同类地理事物各点相同或相似,兵有共同特征。如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相比较,都具有北宽南窄的轮廓特点:亚洲气候与北美洲气候相比较,都具有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共同特征;同类异型比较,即同类地理事物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如非洲气候分布与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分布的比较;我国新疆南北两大盆地的比较;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比较;长江三角洲农业与珠江三角洲农业的比较等,都具有这种性质。三、演变比较法即同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中,作今与

4、昔的自身比较的方法。其0的在于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推断其未来,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如在讲我国铁路交通吋,讲到我国铁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就需要发挥演变比较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铁路只冇2.2万千米,而且大都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兴建了3万千米铁路,而且新建铁路大多在西部地区,从而初步改变了铁路分布不均的状况。据统计,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1986年比1949年分别增长了46.6倍和18.9倍。经技术改造,火车行驶的速度提高很快,如上海到北京的旅客快车,以前需36小吋,现

5、在只需17小吋就到了。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比较,充分反映了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了解了它的过去和现在,而II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联系比较法即把两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如为了阐述地势高低对气温分布的影响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位于30°N附近的杭州和拉萨的夏季平均气温值联系起来作比较,在海拔高度仅10米的杭州7月平均气温为28.6°C,而拉萨只有13°C。原因是拉萨的海拔高度比杭州高3600米以上,通过比较,学生就可以形成“一般说来,平均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下降6"C”过个气

6、温分布规律。如果在复习吋,把非洲轮廓与欧洲轮廓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就能使它们的个性更突出,印象更深刻。五、并列比较法即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0的在于了解这些地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体和整体的地理特征。如把我国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和塔里木河几条河流并列起来,从发源地、长度、流量、上中下游主要特征、水利开发利用到治理情况逐项比较,既反映了它们的共性,更突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一0了然,教学效果很好。六、中心对象比较法即一个中心对象与几个比较对象同吋进行比较的方法。0的在于加深和突出

7、中心对象的特征。如为了突出欧洲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均匀的特征,除了与冋纬度的亚洲气候比较外,还可与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各人洲的气候进行比较。另外,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把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分别进行综合比较,教学效果好。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能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于一炉,达到理解性记忆。总之,实践证明,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减少头绪、加深印象、深化理解的好方法。它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