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1189
大小:559.50 KB
页数:97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社会发展、教育与素质要求农业社会(奴隶主、地主):体力工业社会:(资本/物本)1、(航海)18世纪中:西班牙–体力与技能2、(蒸汽机)19世纪中:英国–技能与知识社会发展与素质要求工业社会:(资本/物本)3、(电子技术)20世纪中:美国–知识与策略(智慧技能)信息社会(人本/知识):21世纪中:中国–知识、策略、创造性与人格?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教育/实践蜜月期(00’-20’)机能主义:J.Deway,E.L.Thorndik离婚期(20’-50’)行为主义:E.C.
2、Tolman,C.L.Hull自然科学/理论建设-教学艺术/实际需要复婚期(50’-80’)认知主义:J.S.Bruner,D.P.Ausubel程序教学、结构教学、教学心理学交融期(80’-)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整全教育,环境建构,服务实际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860’-1910’:教育的心理学化/心理研究的教育化1910’-1930’:理论探索与建设: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1930’-1950’: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的联想-反射理论,学科教学心理,知识的掌握1950’-1980’:学习的活动理论,
3、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赞可夫的整体教学改革;学习和借鉴美国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0’-1940’:西化-实验化(联结理论)1950’-1970’:苏化-政治化(条件反射理论)1980’-:苏美结合,力求中国化1、翻译和学习苏联和西方的理论2、编著我国自己的教材与专著3、结合实际,开展教育心理研究4、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课程改革对教育心理学提出的挑战一、我国学校教学与课程内容的现状感受教学的问题-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
4、的目标感受教学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关注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感受教学的问题-学生的学校生活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79%90%0%50%100%小学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感受课程的问题-难繁偏旧“难”就是课程要求过高,教材难度过大,有些学科内容过深,不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某小学六年级最近(2001年)一次数
5、学测验例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天完成,按计划工作2天后,又增加了生产60个的任务,如果要在计划期限内完成,功效必须提高15%,原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605(1+15%)-(7-2)点击此处参看答案:“繁”就是课程内容繁多、重复,加上一些不必要的形容词、名词,使简单的命题复杂化,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甚至带有浓厚的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色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减法基本应用题中,“在运动场上跑步的有25人,打球的有10人,跳远的有20人,跳高的比跑步的少15人,跳远的比爬竿的多4人,打球的比跳绳的少8人。选
6、择上面的条件,你能编哪些应用题?”例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偏”就是偏于知识传授,偏到考试科目上,考试出偏题、怪题,各学科缺乏联系,忽视了基础教育广而博的特征。例《红楼梦》中:贾母的丫环是谁?宝玉的丫环是谁?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初三《语文》试题“旧”就是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例现行教材中基本上是用传统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生物进化,没有涉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群体遗传学等内容;基因、克隆等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在教材中基本上没有反映。中学《生物》教材现行课程的优
7、势与问题优势问题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二、世界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趋势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日本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台湾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
8、出把3大关系和十大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美国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的发展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2.培养欣赏、审美、表现及创作能力。3.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人与社会:强调人与社会文化的融合4.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智慧。5.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合作的意识。6.促进文化学习与国家了解。7、增进规划、组织与实践的智慧。人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8.运用科技与信息的能力。9.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