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弹塑性力学阶段性作业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弹塑性力学课程作业2(共4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3章——第4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果.)1.若物体内有位移u、v、w(u、v、w分别为物体内一点位置坐标的函数),则该物体_____。A.一定产生变形;B.不一定产生变形;C.不可能产生变形;D。一定有平动位移;2.若物体中某一点之位移u、v、w均为零(u、v、w分别为物体内一点位置坐标的函数),则在该点处的应变_________.A.一定不为零;B。一定为零;C。可能为零;D.不能确定3.弹塑性力学中的几何方程一般是指联系____________的关系式。A.
2、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B.面力分量与应力分量;C.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D.位移分量和体力分量;4.若研究物体的变形,必须分析物体内各点的_________。A。线位移;B.角位移;C。刚性位移;D。变形位移;5.直接反映和表征物体各点处变形程度的力学量是_________。A.位移;B。应变;C.应力;D.角应变;6.当我们谈及线应变时,必须明确_________的线应变。A。该应变是受力物体内那一点;B.该应变是受力物体内那一点,那一个方向;C。该应变是受力物体内哪个单元体;D.该应变是受力物体内哪个方向;7.当我们谈及剪应变时,必须明确_________。A。该剪应变是受力物体内那一点
3、的角度改变量;B。该剪应变是受力物体内那一点,那一个方向的角度改变量;C.该剪应变是受力物体内那一点,那两个方向的角度改变量;D。该剪应变是受力物体内那一点,哪两个方向所夹直角的角度改变量;8.从一点应变状态的概念上讲,当我们谈及应变,必须表明的是。A.该应变的大小和方位;;B.该应变的大小,是线应变还是剪应变,并说明线应变和剪应变的产生方位;;C。该应变的大小,是线应变还是剪应变,并说明线应变和剪应变的产生方位,以及该应变是哪一点处的应变;;D.该应变是哪一点处哪一微截面上的应变,是线应变还是剪应变;9.一点应变状态的主应变所指示方向,称为主方向。主方向彼此间所夹角度为_____。A.
4、;B。;C。;D。零;10.固体材料受力产生变形,当完全撤除载荷时,固体材料的弹性变形是变形。A.可逆的和可部分恢复的;B.可逆的和可完全恢复的;C.不可逆的和可部分恢复的;D.不可逆的和完全不可恢复的;11.固体材料受力产生了塑性变形.此变形过程。A.必定要消耗能量;B.必定是可逆的过程;C.不一定要消耗能量;D.材料必定会强化;12.关于固体材料,一般围压愈低,材料屈服强度也愈低,应变软化阶段也愈明显,随着围压的增大,屈服强度增大,塑性性质也明显增加。这种说法。A.正确;B.不正确;C.可能正确;D.对于岩土材料不正确;13.一般认为在球应力张量作用下材料产生体变,体变只是弹性的,要
5、产生塑性变形,只有在偏斜应力张量作用下才能产生.这一说法通常适用于。A.固体材料;B.金属材料;C.岩土材料;D.强化材料;14.固体材料的弹性模E和波桑比(即横向变形系数)的取值区间分别是:.A.E<0,0<<;B.E>0,-1<<1;C.E<0,-<<;D.E>0,0<<;15.极端各向异性体、正交各向异性体、横观各向同性体和各向同性体独立的弹性常数分别为:。A。81、21、15、9;B。21、15、9、6;C。21、9、5、2;D。36、21、9、2;16。主应力空间平面上各点的为零。A.球应力状态;B.偏斜应力状态;C。应力状态;;D.应变状态;17.Tresca屈服条件表达式中
6、的k为表征材料屈服特征的参数,其确定方法为:若用简单拉伸试验来定,则为.A.;B.;C.;D.;18.固体材料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它的。A.线性和唯一性;B.非线性和唯一性;C.线性和不唯一性;D.非线性和不唯一性;二、试根据下标记号法和求和约定展开下列各式:1.aibij;(i,j=1,2,3);2.;解:1、;;;2、三、计算题1.试说明下列应变状态是否可能存在:;()上式中c为已知常数,且。解:已知该点为平面应变状态,且知:k为已知常量。则将应变分量函数代入相容方程得:.2k+0=2k成立,故知该应变状态可能存在。2.已知一半径为R=50mm,厚度为t=3mm的薄壁圆管,承
7、受轴向拉伸和扭转的联合作用.设管内各点处的应力状态均相同,且设在加载过程中始终保持,(采用柱坐标系,r为径向,θ为环向,z为圆管轴向。)材料的屈服极限为=400MPa。试求此圆管材料屈服时(采用Mises屈服条件)的轴向载荷P和轴矩Ms。(提示:Mises屈服条件:;)解:据题意知一点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力状态,如图示,且知,则:,且=0.代入Mises屈服条件得:即:解得:200MPa;轴力:P==2×50×10-3×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