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过好物理的入门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帮助初中学生过好物理的入门关我市使用人教社新版物理教科书,学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如何帮学生顺利跨过物理学习的入门关,关系到学生后续物理学习的成效,需要引起广大物理教师,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二十五年,深感此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现将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做法与同行分享:一、善用合理的目标要求,适当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门槛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为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无论是表述能力还是思维品质,都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准。虽然物理等自然科学要求表述严密、论证严谨,但作为刚接触物理的十二、三岁的学生,如不顾及学生年龄及接受新知的规律
2、,教师一开始就用繁复、深奥的语言授课,对学生的运算、表述也一味力求准确到位的话,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作为初学物理的学生引路人,我们要做的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精心创设情境,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向自己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努力,这样他们才会有目标达成的愉悦感和学习的成就感。如讲授“匀速直线”的概念时,针对“匀速"的理解,我认为学生只要知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就行了;不要强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才是匀速运动”.因为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领悟能力的提高,学生自然会接受这一更严密的
3、表述。又比如,在“物态变化"新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液化和凝华后,有些教师会马上要求学生弄清什么条件下发生液化,什么条件下发生凝华,即两者发生的温度条件.我认为这就是操之过急、拨高了的不合理的目标要求,即使要讲,也应该在复习课中进行.二、巧用打比方、举例子,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物理知识抽象难懂,是很多初接触物理的学生的共识。一个有心化解这一难题的教师,一定要用生动活泼的例子,打些恰当的比方,让学生在笑声中领会抽象的知识,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物理的阻力,战胜学习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强调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反过来。对此学生总认为反过来说也一样,没
4、有区别。我就打了个比方:生活中我们常说儿子长得像爸爸,难道反过来说也一样吗?没有区别吗?在学生会意的笑声后,老师再强调这是物理的逻辑使然,学生自然就接受了。再比如,速度的单位有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和国际单位“米每秒",要注意搭配,不能乱用。为帮助学生理解,我举例说明:穿衣服时运动服和运动鞋搭配,西服和皮鞋搭配,如果乱搭配,别人肯定会笑他老土。所以千米和秒搭配、米和小时搭配构成的速度单位就是不洋不土、不伦不类的。三、活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对物理知识的领会和理解学生十二三年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从小学接触自然学科开始,他们都已有了一些初步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如热胀冷缩等。如
5、能让这些经验和知识适当迁移,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领会初中的物理知识.如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学生对水的密度1ⅹ103千克∕米3意义理解不够。我就问大家,超市里苹果旁的价签上写着:5元∕千克,它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都知道这是说1千克的苹果的价钱是5元。我再引导学生说水的密度的意义就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ⅹ103千克就没有多少阻力,而是水到渠成了。当然,有些生活经验也会阻碍我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每到这种时候,先进行对比,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再进行适当的启发,就能让学生对生活经验的错误有更深的了解,也能让他们的理解能力提档升级。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近
6、大远小”的错觉:总认为照镜子时人离镜子近时成像更大些。严重影响到对“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所成像大小相等”的结论的理解.此时我们要告诉学生,生活经验并不总是对的,眼见不一定为实,要得出科学的结论,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体在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相信有了生活经验的启发在前,有教师的耐心引导在后,再深奥的物理知识也会迎刃而解.四、多用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进行实验,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7、理,从而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课堂教学也有了更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物理课。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同样的班级,实验安排充分,学生动手较多的,学生物理学习的氛围总是浓厚一些,知识的掌握也牢靠些,学习的后劲也更足一些。但我们身边总有部分同行,一心围着中考的指挥棒打转。他认为中考中实验不好考查,所占比例也不多,因此一味以讲知识为主,实在绕不过的实验就以讲代做,还自诩课堂效率高。殊不知自己是在舍本逐末,所谓的效率最终是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代价换来的.如在序言《科学之旅》中,我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