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4514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大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一直是全国各类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着重探讨了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和发展前景。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上极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但随着中国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现实社会对大学的期待一般重在功利、专业而非人文关怀,因而中国的大学教育出现了工具化、实用化的倾向。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专业技能丰富,但知识面、知识结构欠合理,适应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都受限制
2、。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大学语文教学无疑在素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指出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知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他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那么,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又该如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责呢?61社会功利化影响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困境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设以来,尤其是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特殊
3、意义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有关大学语文方面的报道更多反映的是大学语文课的尴尬地位。现在高校尤其是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现象,过于强调实用、技术知识的传授,抽去了植入个体心灵深处的理想教育和人格培养,使得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和心灵。就“大学语文”所面临的状况而言,有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容乐观,表现为阅读量低,语言文字能力差,人文精神欠缺,创新能力薄弱。如果长此以往,大学生连基本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品格都不具备,那么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国民的文化素质就会持续弱化,最终走向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衰落,这
4、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危机。2大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必须双重突围,才能找到发展的机遇。这种突围体现为两个层面:既要从内部进行彻底有效的自我突围,还要在外部大力推动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社会突围,从生存理念上矫正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子的种种观念误区。经过几年的独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实践,我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做了如下归纳:62.1改革教学内容,培育人文情怀第一,“大学语文”应当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文化精髓不是单纯的文学知识,而是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精华。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及审美能力的同
5、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格境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杨叔子院士说过:“人文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思维的智愚以及言行的文野、事业的成败。”第二,“大学语文”应当同时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两个方面,以人文性为根本。过于侧重于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大学语文就如同被抽去了灵魂,成为纯粹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更主动的为学生做些人文性的引导。目前,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动漫卡通、网络文字、短信段子等类读物,传统经典由于文字艰深难以进入他们的视野,五四以来形成的新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也难以被他们汲取,这确
6、实是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一大缺失。6第三,建构具有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高校应该具有和谐的、良性的、浓郁的人文氛围,校园氛围如同校园的背景,它的色素构成与导向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学养成分和品位高低。除了开设人文课程,有目的地建立一些人文社团,组织人文讲座和学生人文实践,为大学语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2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较少,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很多东西,学生长期被动学习也会产生依赖思想和厌学情绪,大学语文教学的诸多目的根本无法实现。要发挥大学语文课的
7、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第一,以系列的人文性话题为中心进行讨论,对接学生的生存情绪。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置一系列的话题,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当今的生存状态写成文章。学生的参与,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张力,从人文角度去和学生的生存情绪搭界,更好地提升和内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这些话题的设置基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和学生生存情绪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6第二,经常进行写作锻炼。大学语文课程不能忽视写作的要求,它是嫁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但门槛不能定得太高。我们要求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不强求篇幅长短,各尽所能
8、,把习作的数量与质量作为奖励分记入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