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3495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6
《示范性高职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示范性高职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为解决示范性高职发展瓶颈问题,提出强化职业化人才培养,使学生毕业时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基本达到社会标准或企业标准。为此,首先要提高高校教育者自身的职业化水平;其次在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要与社会的岗位要求、行业标准相符,建立专门培养职业化能力的课程体系,同时考核方法也要追求职场化;再次学生日常管理也要实现职业化;最后实行职业化教学效果的跟踪、反馈与教学调整。关键词:职业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目前,一些示范性高职院的发展进入瓶颈阶段,其领先
2、示范性作用被其他普通高职院的学习赶超后逐渐弱化。如何再创辉煌、继续领先是这些示范性高职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示范性高职院的教师,我不揣浅陋,在做了考察后有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共享。1.示范性高职院职业化教育存在问题分析10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一直非常重视,从1998年提出培养“实用人才”、2000年提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2004年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包括最近几年的文件和讲话等,都能明显看出国
3、家一直在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那么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得到底如何呢?我考察了几所示范性高职的情况,发现很多示范性高职意识到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已成为社会企业选用的重要标准。因此示范性高职已把职业化教育作为高职品牌战略的重要部分,作为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把职业化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解为培养有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对学生进行市场化、实用型、快餐式教育,结果培养的学生只有工匠之技,没有人性之美。狭隘的职业化理念既破坏了真正的专业准备,又破坏了高等教育所能起到的智力教育和
4、公民教育的作用。10(2)在职业化课程设置上,面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更多地采用“救火式”、“学问化”、“行政化”的方法,此项工作主要由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辅导员负责。在职业化素质教育工作上,目前只包括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高年级的就业指导两个部分。以我校为例,虽然现在已经将这两个部分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课程,也常常开办相关的学生活动,但是没有形成课题进行研究,没有专门的教授队伍、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实践指导的跟进,即未形成一个连贯性的体系。(3)在职业化教学中,把教学实施者传统地固定在任课教师身上,殊不知校长、系部领导、班主任、辅
5、导员等的职业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4)教育者本身对职业化理念的抵触。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内心是不愿意接受职业化的,包括对所在高职院校名称的羞于提及,对高职就是培养职业化、技术型、生产线人才教学目标的抵触,对职业化教学方法偷换为学院式讲解等。(5)考核方式的学院化。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依据是卷面成绩。高职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片面地看重成绩无疑是职业化教育的禁锢。10所以,我们可以说,如果示范性高职在职业化教育的内涵把握、实施方法和效果方面再完
6、善些,做到极致,就可以在某种层面上让他们的示范领先作用再次发挥出来。尤其是职业化人才的培养,这是所有职业化教育的目标所在。只有把职业化教育落实到位了,才能培养出职业化人才,学生在毕业时所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基本达到社会上该行业和企业的标准。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再次培训成本,服务了区域经济,赢得了企业的欢迎。另一方面,突出了高职的办学特色,增强了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2.职业化教育与职业化人才的概念首先对于职业化的概念进行追溯,可以发现它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一个严格的学术名词,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我国研究者对“
7、职业化”概念的界定存在明显的差异。专注于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化的学者郭晨炜认为:“职业化是指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将员工塑造成具有专业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并能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刘喜才认为:“职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劳动者或专业化人才的基本素质。在现实中,通常是指他具备了所从事职业的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准高,行为规范,且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他指出,职业化的员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资格;第二,具有自我管理、自我领导的职业意识,同时严格遵循职业行为规范;第三,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并且在工
8、作实践中身体力行。有相当多的企业界人士认同这种观点,他们大多从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寻求优势的角度,提出员工职业化的重要意义,并把员工职业化的最终目标集中在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上。10专注于职业教育的姜大源认为,所谓职业化,是指个体具备完成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