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评估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作业课件人民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质量评估(十三)(专题十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哈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解析】选D。“(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子)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以“其学易天下”的意思是用自家的学说变革社会。据此可知,各家学派都
2、主张革新社会时弊,故选D;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题干虽然表明各家都主张改革社会弊端,但仅此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排除B;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变革,与保守无关,排除C。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前世不同教,何古可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下列观点与之相同的是()A.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B.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
3、备。【解析】选D。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时期法家商鞅所说,强调时代不同要不断及时改革来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也是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故选D;A是儒家孔子仁、礼的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B是墨子的“尚贤”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排除C。3.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自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
4、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选D。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是材料的表象,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4.据学者统计,汉武帝时期选用的部分官员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A.推行外儒内法B.
5、适度发展百家思想C.思想文化活跃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选B。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仍然选用了属于法家、纵横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官员,这表明汉武帝时期适度发展百家思想,故选B;外儒内法是指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实际在行政手段上重视法治,而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C;材料表明汉武帝选用了属于儒家、法家、纵横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官员,因此无法得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结论,排除D。5.(2020·平顶山模拟)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6、A.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B.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与创新C.董仲舒的学说有利于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D.董仲舒宣扬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解析】选C。面对汉武帝即位初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的有益成分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大胆的发展与创新,使其得以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汉武帝接纳儒学的主要原因,故选C;A只强调了“独尊儒术”的结果,未涉及原因,排除A;B只强调了董仲舒的主观努力,未涉及儒学获得“独尊”的结果,排除B;D概括不全面,伦理纲常只是材料中董
7、仲舒学说的一部分,排除D。【拔高训练】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解析】选A。据材料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故选A;诸子百家思想并没有消亡,排除B;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后各有发展,不局限于道教与佛教,排除C;汉武帝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
8、D。6.(2021·深圳模拟)如图一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如图二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A.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C.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D.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代的“羽人”形象体现了道教文化,而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则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佛教文化,这表明,多种文化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