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94482

大小:913.50 KB

页数:75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药学医学精品资料前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多发女性,男性少见。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我国上海发病率最高。发病率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多发40~60岁,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现代乳腺癌治疗进展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手术-化疗-放疗这是治疗乳腺癌的三部曲。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得到了不断变迁、演变,手术范围由大变小。规范化疗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

2、结活检已成为欧美国家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是发展方向功能锻炼目的时机原则方法目的增加血液循环,增加淋巴回流,利于术后上肢水肿的消退,可明显降低积液、积血、皮瓣坏死及上肢严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疤痕挛缩的发生,松解软化疤痕组织,预防疤痕挛缩引起患肢功能障碍,促进肩关节活动度的增加,提高了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时机过早会影响皮瓣与胸壁贴合,影响伤口愈合,早期应限制肩关节活动。过晚会引起腋窝积液和上肢水肿,同时瘢痕组织处于较稳定状态后,即使再进行锻炼,其效果也不理想。在腋下切口处疤痕组织尚未形成进行锻炼。根据年龄,接受能力、身体状况等因人而异制

3、定计划原则循序渐进,不要过急,量力而行,避免劳累。防止活动过度造成伤害。掌握病情,以活动不引起疲劳、疼痛为宜。注意观察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卧床期、(术后24H为患者卧床期)下床活动期、(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出院疗养期、卧床期要点:术后24小时活动手指关节及腕部,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下床活动期要点: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循环,进行屈肘、前臂伸屈锻炼;术后3~5天,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术后5~7天,练习肩关节抬举、屈曲肩关节抬至90度;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

4、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术后7~10天(一般在引流管拔除后),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以后逐日增加运动量;术后10——14天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酌情练习外展运动凡有下列情况,需适当延迟活动肩关节,并减少活动量(1)凡腋下积液,皮瓣未充分与胸、腋壁粘合者(2)术后腋窝引流较多,24小时大于60毫升者(3)近腋区的皮瓣较大面积坏死或植皮近腋窝者。注意事项在平时应注意:(1)不在患肢抽血、静脉注射;(2)患肢不提重物;(3)避免患肢皮肤破损及感染;(4)避免蚊虫叮咬。⑸不在患肢戴过紧的首饰,穿过紧的衣服。出院疗养期功能锻

5、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前三个月尤为重要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爬墙法(2)上肢旋转运动:(3)上肢后伸运动:(4)拉绳运动患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分钟。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1)爬墙法:手指沿墙壁向上伸,以术前记录高度为目标。每天做好记录,并告之每次尽量向上伸。伸至一定高度时,停留3~5秒,再慢慢放下。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2)上肢旋转运动:先将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是

6、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也可以从反方向进行锻炼。(3)上肢后伸运动:患者上肢自然下垂,用力向后面摆动上肢,再恢复原位,反复进行。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4)拉绳运动:患者双手握住系在头部以上高度的杆子或挂钩上绳子的两端,双手轮流拉动两边绳端,是一边手臂抬高,患侧手臂抬高到被牵拉或疼痛为止,逐渐缩短绳子,直到患侧手臂抬高到额头。此外,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常用以恢复手臂及肩部功能,若患者对常规锻炼感到厌倦,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如扫地、洗碗、晒衣服、擦窗户等,这样可使她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同时也使她感到是在完成某项工作。思考题乳癌术后功能锻炼目

7、的?感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周珂小脑定位诊断及疾病小脑的解剖生理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常见小脑疾病小脑的解剖生理(一):外部结构外部结构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小脑蚓部——旧小脑小脑半球——新小脑小脑的解剖生理(二):外部结构按种系发生的不同分为: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平衡中枢维持平衡(前庭小脑)旧小脑(小脑前叶、后叶的蚓锥、蚓垂)——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脊髓小脑)新小脑(后叶—小脑半球)——协调随意运动(脑桥小脑)小脑的解剖生理(三):内部结构内部结构(InternalArchitectur

8、e)皮质分子层:星状细胞、篮状细胞(外—内)蒲肯野细胞层:PurkinjeCell颗粒层:颗粒细胞白质齿状核←新小脑(外—内)栓状核←旧小脑球状核←旧小脑顶核←古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