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

ID:62005748

大小:1.09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2-26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_第1页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_第2页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_第3页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_第4页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5月21日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煤的综合利用苯执教者:吴军胜【教学目标】了解煤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应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4、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5、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态度我国煤的分布图想一想1、煤和碳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吗?2、煤的燃烧有什么缺点?3、煤的综合利用有哪些主要方法?利用这些加工手段可以从煤中得到什么物质?一煤的综合利用想一想1、煤和碳表示的

2、是同一种物质吗?煤是混合物,碳是单质。煤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含C(主),H和O(次),S、P、N(少).2、煤的燃烧有什么缺点?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煤灰、煤渣、废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环境,燃烧效率低!3、煤的综合利用有哪些主要方法?利用这些加工手段可以从煤中得到什么物质?煤的干馏煤的液化煤的气化焦炭、煤焦油、焦炉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液态烃和有机化合物想一想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3.U形管底部还有一种黑褐色粘稠的油状物生成,这是煤焦油。煤的干馏实验装置2

3、.点燃导管尖嘴处,有淡蓝色火焰燃烧焦炉煤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1.玻璃管中的烟煤粉最后变成黑灰色固体物质这是焦炭;成分: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实验一]向试管中滴入3~5滴苯,观察苯的颜色与状态.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苯为无色的液体,不溶于水,与水上下分层.二、苯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2、密度小于水3、不溶于水易溶有机溶剂4、熔点、沸点低5、易挥发(密封保存)6、苯蒸气有毒苯的发现史1、19世纪30年代,欧洲经历空前的技术革命,煤炭工业蒸蒸日上。2、不少国家使用煤

4、气照明,人们发现煤气罐里常残留一些油状液体。3、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是第一个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科学家,他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从这种液体里提取了苯4、1825年6月16日,法拉第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发现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苯。发现苯后,经过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的精确测定,发现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2.3%,测定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请确定苯的分子式。解:C:78×92.3%÷12=6H:78×(1-92.3%)÷1=6所以苯的分子式为C6H6疑问根据苯的分子式可以看出苯中的氢原子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属不

5、饱和烃,那么它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碳原子形成四条价键、氢原子形成一条价键的原则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CH2=C=C=C=CHCH3CH2=CHCH=C=C=CH2CH2=C=CHCH=C=CH2发现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文献和数据提出假说(几种可能性)验证假说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发现问题的规律得出结论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实验探究苯的结构[实验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苯,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1mL溴水,震荡后静置,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1:酸性高锰酸

6、钾溶液不褪色2:溴水分两层,上层有色,下层接近无色[结论]:苯分子中不含CC或CC试一试苯的结构是怎样呢?这个问题把19世纪的化学家引入了茶不思、饭不香、睡不安的境地,许多科学家为之苦苦思索。想不通的是,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凯库勒(1829—1896)是德国化学家,经典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1847年考入吉森大学建筑系,由于听了一代宗师李比希的化学讲座,被李比希的魅力所征服,结果成为化学家,他擅长从建筑学的观点研究化学问题,被人称为“化学建筑师”。凯库勒一直在想着怎样在教材中写苯的结构这一难题,然而百思不得其解,

7、只好停笔,偎炉休息。他面对炉中飘忽不定的火苗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自己的面前跳起舞来,它们排成蛇的形状,一会儿在火焰中翻滚,一会儿卷曲起来,突然,原子“蛇”的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不停地旋转起来。凯库勒猛然惊醒,根据梦中受到的启示,他迅速画起苯的封闭式结构式来。经过若干次的修正,最后他决定用六角环状结构来描述苯的分子结构。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边形环。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凯库勒式三、苯的结构后来随着

8、化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经过许多科学家们的潜心研究,证实:①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②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所以我们在表示苯的结构简式时,应该为:为了纪念凯库勒,他所提出的苯的结构式(如下)被命名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