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11165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船舶上下船排工艺设计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船舶上下船排工艺设计研究1船舶上下船排工艺方案考虑到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两个工艺方案,具体来说:1.1方案一。本方案船舶上下船排,主要以带自摇横移架式纵向滑道为主。此类船排所需要的设备较为简单、且对人员专业性要求并不高。目前,我国建成的机械类滑道当中,该形式应用非常广泛。纵向滑道中心线能够与上、下排船舶中心线保持一致,并以1:20比例从陆地延伸到水域当中,以机械化动力实现对船排的控制。当横移架与纵向滑道保持一致时,可以实现良好过渡,而后进入到带两翼水平船台横移范围之中。详细操作流程如下:
2、船舶———纵向滑道上排———船台对位———进船台———船舶落墩。针对滑道轨距、坡度的确定,前者控制在船宽的1/3~1/2,后者主要控制在1/12~1/20,常用的1/20。对于水位的控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文资料、生产目标等具体情况,一般选择乘高潮时间2小时70%保证率的水位作为上下排水位,此时水位更加合理。1.2方案二。本方案上下船排主要以高低轨横向滑道完成。在设计中,针对滑道斜坡位置,设置了不同标高的轨道,横向滑道的线条与船舶中心线保持垂直关系。与方案一不同的是,要将坡度控制在1:10比例,
3、由陆地过渡到水域当中。在滑道后方横移区域内,要将轨面与西面标高控制到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完成船舶下水作业,顺利驶入到河道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运行中,横移架还要协调架面与被载船体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得船舶入水更为平稳、可靠。方案二的船舶支撑体系更多的是借助机械化设备,使得船舶能够更好地实现过渡[1]。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船舶———下水横移架———横向滑道上排———绞车纵拉——进船台。针对轨组间距,结合方案特点来看,可以控制在4~8米。横向滑道坡度一般为1/12~1/18。对于水位标准的确定,与方
4、案一一致。无论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船舶上船都是反向操作流程即可。2船舶上下船排工艺方案比较和分析3学无止境2.1方案一。深入分析和了解方案一可知,船排纵向滑道占用岸线较短,且水下工程量小,日后维修保养费用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将船排作为载体,能够降低滑道末端对于水深的要求,使得船舶顺利入水。由于能够减少对水流的影响,故成本也有所减少。方案中所使用的自摇横移架结构简单,能够借助轨道的力量实现对坡度的控制,当横移车接近水平时,车面与船台轨道保持高度一致,船舶便可移动到船台位置。横移车应用于
5、船排中具有纵移、摇平等多元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精简了施工工艺,能够提高设计及施工有效性,减少的设备投入。在实践中,船舶一般是在倾斜状态下落墩或者起浮,这一变化会产生较大的前支架压力。为了确保船舶上排稳定,需要借助其他措施降低前支点反力。船排纵向较深,且滑道与横移坑之间相互分离,导致船坞与车间之间的运输路线较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运输压力。2.2方案二。对于方案二来说,船舶不需要经过换架、转向等工序处理,直接从下水横移架上拉到船台之上,使得移船更加便利。船舶直接放置到随船小车进行修剪,能够省略其中换
6、墩、垫墩等流程,提高施工有效性。同时,被运载的船体由斜坡至终点均保持在水平状态当中。相比较方案一,横移滑道占用的岸线较长,需要着重对水下工程进行处理,且滑道坡度部分高低差较大,使得轨道基础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为昂贵。施工过程中,对于细节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水下不均匀沉降,需要及时调整标高,增加了施工工作量[2]。针对下水横移架来说,直接将船舶从斜坡部分带入到横移区,应在绞车房需要布置横移区尽头,但该项操作对船台总体布置、材料运输影响较大。根据上述比较和分析来看,方案一较方案二结构更为简单、且建设工
7、期较短,需要的成本较少,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水下操作,无论是从合理性、还是从经济可行性,方案一更加适用,故推荐方案一。3结论根据上文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对于船舶需求量日渐增强,船舶来往量也随之增多。船舶体积较大,无形中增加了上下船难度。因此在实践中,针对船舶上下船排工艺的设计,成为提高船舶上下船有效性的关键。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两种上下船排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深入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了方案一为最佳方案。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还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提高设计效果,从而促进船舶业可持
8、续发展。参考文献:3学无止境[1]解宇飞,刘洪伟,胡永祥.船舶板材激光除锈工艺参数确定方法研究[J].中国激光,2016,43(04):109-116.[2]梁志聪.船舶上下船排工艺设计方案探讨[J].珠江水运,2005(06):44-45.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