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7874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煤矿安全关键点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煤矿安全关键点分析摘要:本文从思想、生产作业的环节上,从瓦斯治理、水患防治、顶板防控、大斜坡运输防控、小煤窑灾害治理五个方面,探索煤矿安全管理如何抓住关键点,以供井工煤矿企业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的中小型煤矿企业借鉴。关键词:煤矿安全;关键点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各方面都不能忽视,但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把精力平均到每项事务中,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重点,才能把握住煤矿安全工作核心,防范住较大及以上事故。1瓦斯治理矿井瓦斯治理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1)解决通风系统问题:①从巷道设计入手
2、,从空间设计、采区设计、工作面设计、关键衔接点的巷道设计以及断面设计都要重视,认真分析论证,充分考虑全面与局部的系统问题、通风设施位置问题,使设计尽于优化、合理、科学,易于通风的控制和管理;②风量分配的问题,必须分配合理,并留有余地,易于调节;③保证通风设施设置位置合理,质量保证,效果最佳。(2)解决好盲巷管理和局部通风管理问题。(3)解决好瓦斯抽放问题,抽采要达标,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做实综合治理的措施。(4)解决好停电、停风后恢复送风、送电的瓦斯排放专项措施制定和落实问题。(5)解决好瓦斯、
3、通风监测、检测工作,做到监测准确有效,预警及时无误,预控措施到位。2水患防治(1)坚决推行好“一查一震两电一钻”做法。“一查”:一切设计过程以调查和地质资料为基础,一切井巷施工过程中要持续掌握一手资料,不断优化、修偏,要注意总结分析,提高预判能力和预测的效果。“一震”:地面三维物探,主要解决大构造、采空区域,掌握井田内地质构造问题,有条件的一定要做。“两电”:①地面瞬变电法探测,主要在物探的基础上,初步确认积水区、水体分布情况,要与摸清的构造带、采空区进行对照分析,进一步确认;②5学海无涯井下瞬变电超前
4、探测,主要是超前探测,研析超前100m区域内的充水情况,是地面瞬变电测的深入,为强化钻探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一钻”:钻探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探测手段,是对“查震电”三种探测结果的进一步确认,并消除隐患,是掘进必须采用的手段,不管前面三种方法结果如何,钻探则必须进行,即执行“有掘必探”规定。(2)坚持三个原则:①钻孔设计必须跟上地质变化,保证有效钻探;②宁多打钻,做无用功,也不许少打钻留盲区;③严格执行好探、掘分离制度,严禁探、掘一家。(3)严格探放水管控流程,必须解决好程序问题。(4)突出现场控制,确保
5、探放水工作的质量,保证效果。(5)注意过程研判,分析预测到位,防止误判、漏探而出现盲区,造成事故。(6)强化重点防范,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头面的管控,做到万无一失。3顶板防控3.1掘进工作面顶板管控措施(1)设计合理。重点在选择巷道所处的岩煤层位上、支护断面上、支护材料、支护参数上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确保从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2)支护有效。①必须选择确定好施工工艺方法;②必须保证施工质量;③必须执行短段掘支方法(一循环一支护),即使顶板完整、再坚硬,空顶距离也
6、不得超过一循环所规定的距离(特别是作业规程中必须严格界定、明确)。(3)临护管用。这是掘进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临时措施,在永久支护前必须先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做样子不管用,是造成掘进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掘进工艺方法,明确制定安全可靠的临护措施,在作业规程中清楚明确,并认真贯彻,执行到位。(4)预判准确。就是对已掌握的地质资料要分析预判准确,对已出现的地质情况要分析准确,要根据地质情况变化及时利用离层仪、钻孔等手段预判巷道掘进情况,及时做出支护参数,支护方法的调整。(5)标准作
7、业。就是从生产组织、人员配备、监督管理、作业程序等方面,实现正规组织和正规循环作业,不抢进度,不简化省略工序流程,不违章指挥和作业。尤其是遇特殊的条件时,必须执行“一先停、二研判、三措施、四稳妥、五处理的步骤”。3.2回采工作面的顶板管控措施5学海无涯(1)“不进溜”:原则上工作面所有人员不得进入大溜内进行作业,防止煤壁片帮伤人。检修机组和大溜等特别情况时,必须有专门的安全措施,采取可靠的防片帮、防冒顶措施后,方可在相关安全人员监督下进行。(2)“不漏顶”:工作面不能出现超过作业规程规定面积的空顶区,主
8、要指架间和架前,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出现架间空顶,说明支架出现异常,不外乎几种情况:歪架、倒架、支架不平、冒顶导致个别支架被压低,出现错台或扭歪等,必须及时调整支架。要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可控的空顶宽度、长度、面积,一旦超规定,必须停产采取临时措施。如:一些矿是连续空顶、冒顶超过3架,就视为冒顶事故,必须停产采取措施处理。否则,易造成更大面积冒顶事故。(3)“重接顶”:要注重接顶效果,支架的工作阻力必须达要求。否则,支撑力不够,不能有效支护控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