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76501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0
《古典诗词的艺术风采与价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典诗词的艺术风采与价值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实”指的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的描绘而呈现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即诗歌中的实事、实景、实像等;“虚”指的是得以借助想象和联想体验到的意蕴与境界,即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境等。诗词中的虚与实,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实境的规范、暗示下,虚境获得特定的内容,取得艺术生命;在虚境的对照、映衬下,实境更加突出,得以扩展和深化。二者有机结合,可使作品获得更为完整、深广、多变、和谐、含蓄的意境美。一、化虚为实6学海无涯古典诗词的艺术风采与价值中国古典诗词中的“
2、实”指的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的描绘而呈现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即诗歌中的实事、实景、实像等;“虚”指的是得以借助想象和联想体验到的意蕴与境界,即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境等。诗词中的虚与实,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实境的规范、暗示下,虚境获得特定的内容,取得艺术生命;在虚境的对照、映衬下,实境更加突出,得以扩展和深化。二者有机结合,可使作品获得更为完整、深广、多变、和谐、含蓄的意境美。一、化虚为实6学海无涯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虚是指看不见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实是指具体的景物、物象。化虚为实
3、,也就是把无形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云:“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鳞一爪而已。”[1](P5)神龙之韵味在于常人难以见其全貌,若把整条龙的形象用工笔的方式表现出来,定会失去想象的空间,而艺术的高妙在于借助一鳞一爪,来表现丰满、矫健恢宏的神龙形象。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表现的是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欢乐,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人并未由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
4、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创造了采莲女子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正如画一条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一爪,主体部分大都缺略掉,而让读者玩味鉴赏,联想其腾飞的姿态,整条龙便活灵活现了。化虚为实又常常表现为采用不完整或不在眼前的事物来表现完整或眼前的事物,给人留下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空间,从而增加作品的余韵。如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
5、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爱国忧国、慷慨救国、忘身卫国一直是陆游作品的主旨,这首词亦如此。上阕写梦游中的世界,写自己在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的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这是作者所见。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梦游处、不知何地”,这里是词人的艺术联想。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
6、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词人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词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悲愁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词人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又有谁知道,词人虽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即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之情,令人敬佩不已。词人在现实中壮志未酬,抗金报国的心愿未了,于是便借助梦境来抒发对现实的种种感慨,这种为国献身
7、的精神通过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二、由实入虚6学海无涯前人在论析艺术作品虚与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寥寥几句,却把梅花的特征都写出来了。诗人用“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
8、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未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潭水般的清澈。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脑海中已有一幅数枝定型梅的清晰画面。“独自开”三字如一剑劈出分水岭,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的清纯雅洁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但作者明确“看出”不是,而写“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虽无色,却可为画面增添一片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