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64097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9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护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经控制感染、通常引流、加强对症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缓解耳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注意病情的观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护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purative otitis media)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临近部位的病灶疾病,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
2、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常见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及血行感染。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分钟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半年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当或病情求治严重仔细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经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选取临床2010年1月收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临床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眉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男26例,
3、女16例,单耳32例,双耳10例,右耳28例,左耳14例。患者年龄26~74岁,本组治愈率34人,未治愈8人。耳部剧烈疼痛,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波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乳突部及鼓窦区有压痛2、病因及感染途径 2、1 病因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部位的病灶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小儿腺样体肥大等是本病的诱因。2、感染途径(1) 咽鼓管途径最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
4、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侵入中耳。(2)急性传染病期间: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等致病微生物可以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亦可经咽鼓管发生其他严重致病菌的继发感染。(3)在不洁的水中跳水、游泳、不适当的化疗、挖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及鼻咽部填塞等致病菌可循咽鼓管侵犯中耳。(4)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短而宽的咽鼓管流入中耳。3、一般表现评估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症状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
5、、惊厥,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亦明显减轻。评估专科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减退、耳漏等。4、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4、1全身治疗:4、1、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早点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一般可将青霉素与氨苄西林钠合用,头孢类抗生素可用一代,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重视调整用药。4、1、2充血剂喷鼻如麻黄碱等减轻鼻咽粘膜肿胀或手术恢复咽鼓管功能。4、1、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方案,症状重者予以支持治疗
6、,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4、2局部治疗4、2、1鼓膜穿孔前:(1)1-3%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的应立即停药,因该药遇脓液后释放出炭酸,可腐蚀鼓室粘膜及鼓膜。(2)鼓膜切开术:如全身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经一般治疗后明显减轻;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或有并发症可疑,但非需立即行乳突手术时,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4、2、2鼓膜穿后:(1)先以3%过氧化氢清洗,并擦拭净外耳道脓液,以便药物进入中耳发挥作用。(2)局部用药以抗生素水溶液为主,每日3-
7、4次。恢复期可选用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滴耳,便于消肿、干耳。(3)感染完全控制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4、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5、护理 5、1一般护理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群,鼓励患者多饮水,如伴有呕吐、腹泻,应遵照医嘱给予补液治疗,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最好连续使用1周,有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可酌情用退热药。炎症消退后大部分穿孔可自行愈合,协助患者完成晨.、晚间护理,生活护理进食清
8、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服,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流通,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在鼓膜尚未穿孔时,可用1%酚甘油,减少疼痛;已穿孔者,则可用抗生素滴耳药,如0.5%卡那霉素或2.5%氯霉素,或滴眼药水于耳内,每日滴34次,连续数天直至不流脓为止。但滴药前应先揩去耳道内的脓液(可用过氧化氢即双氧水揩)。 滴药时,使病侧外耳孔向上让耳药在耳道内滞留数分钟,以易于进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