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67329
大小:31.3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09
《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作者:孙敏/支二娟 作者简介:孙敏,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支二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化学竞赛及大学先修课程教师,博士研究生。原文出处:新课程评论内容提要:大学先修课程是大学和普通高中共同探讨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新路径,它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打开专业学习的窗口,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本文以北师大二附中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的实践为例,缕析大学化学先修课的实施过程及其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大学先修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策略。期刊代号:G37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复印期号:2019年
2、04期关键词:大学化学先修 课程建设 优秀中学生 自主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二附中)是北京大学先修课程首批定点合作学校,是最早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学校。化学学科是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开设大学化学先修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提前认知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发现化学科研工作的乐趣,积累科研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选择相关专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化学先修课程的创设,能够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选修空间,为他们深入了解化学学科专业理论提供平台,在加深他们对高中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拓宽其知识应
3、用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进而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开设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的实践 (一)课程建设 1.组织先修课程教师培训 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文献查阅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析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组织开展先修课程教师培训,是先修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从2013年暑假开始,北京大学对准备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师进行了课程培训。卞江教授从大学先修课程开设意义、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效果检测办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教师培训。与普通化学课程培训不同的是,大学化学先修课程培训
4、增加了化学学科前沿热点研究的跟踪和相关文献的阅读理解,旨在提高任课教师在化学学科前沿动态与基础化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先修课程授课教师通过培训,全面了解了先修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同时,利用培训过程中所组建的讨论群,及时进行交流反馈,进而实现对先修课程的深入理解,这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先修课程校本化管理 大学先修课程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范围之外的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对学校系统的课程设置力和行政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北师大二附中,大学先修课程的建设、推进,均由教学校长亲自把关,并从制度层面上设定了学生先修课程的固定学习时段
5、。同时,学校指派专门教师与北京大学具体协调各科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指导、课程体系评价方案等工作,负责校内各个学科课程时间管理、校内课程评价、大学先修课程考试报名等工作。 先修课程采用校本化管理,除了固定的集中学习时段以外,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学校数据库自主查阅学术文献,进行文献研究,并进行课堂汇报及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文献学习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先修课程学习做出评价与指导。 3.学习内容校本化建设 北京大学的化学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普通化学原理》中的基础理论。为了使高中一般化学课程、化学竞赛课程与化学大学先修课程保持一致性,我们对大学化学先修的教
6、学内容做了校本化改造,将大学先修课程与化学学科竞赛学习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融合,以竞赛课为主,把先修课程嵌在其中。 首先,由于先修课程与竞赛课程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电化学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等内容上有重合之处,因此,学生在高一选修化学竞赛课程时,先学习这些板块,再在此基础上嵌入先修课程中气体运动定律、热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完成了化学竞赛课程基础部分的学习,也完成了大学化学先修全部理论的学习,使二者实现了融合。进入高二时,大学先修课程的学习开始侧重化学原理应用,要求学生解决科技文献的研究性问题;而化学竞赛课程学习则偏向知识理论的纵深发展。 竞
7、赛课程与大学先修课程的整合,可以降低化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理论、阅读相关专业文献的空间。 (二)课程实施 1.教学执行力 教研组的研究水平是落实先修课程的基础与保障。在先修课程开展之前,教研组必须根据大学先修课程的内容,建立能够衔接普通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课程与教学结构。北京大学化学先修课程所强调的是在学生理解化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熟悉化学知识的发展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