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数学课堂的另类思考(林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数学课堂的另类思考潮州市实验学校林杰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人性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中介的。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健全的人。教师对数学课堂的认识,应立足于对整体教材的认识,对每一个知识点、知识内容深度的把握,前后连贯性了解。教什么和怎样教同样重要。教什么是科学,怎样教是艺术;教什么是内容,怎样教是形式。科学和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成就深刻的数学课堂。“教什么”是一个数学老师对教材的驾驭,“怎么教”则是对学生情感特点、班级特点的把握。就也就是“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2、”!教什么和怎样教同样重要!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展开我们的教学工作呢?我认为:一、专业的数学教师,必须知道自己的课堂要“教什么”。(一)“教什么”的前提是“熟”教材、“懂”教材,进而“备”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所以我们要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同时教材需要教师去调整、去丰富、去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备教材要做到如下几点: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分布体系,了解本册教材目标、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了解课时目标、课时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
3、能再思考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此时,对于一节新课,应该“教什么”,教师才能心中有数,深度要教到哪里、广度要教到哪里,才能把握准确!(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什么”的指引。对教材的理解、解读,能够胸中有沟壑,这样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才能起到方向性的指引。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就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问题。在备课时间的分配上,你对这节课花了多少时间来备,不是说你现在花了多少时间,而是你平时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认识整个教材体系中各个知识要点、授课内容在各个学段中要让学生认识掌握的程度。功夫在课前!下面,结合一个例子,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均数》一课,以往,说到“平均数”,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
4、,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移多补少使各部分同样多,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平均数。这是平均数在数学计算中的意义。但是,平均数对于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什么实际应用呢?这是以往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为求平均数而求平均数,关注计算方法,力求通过不同方法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这套实验教材,就关注到了。“平均数”主要凸现“平均数”的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学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平均数的真实含义,掌握用不同方法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平均数问题。《平均数》在三年级《统计》这一单元,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材中被明确指出“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
5、数据的总体情况”。在整个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量,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整体的水平,它的价值是用一个量来表征统计数据的总体水准,并应用它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合情的推测。既可以用它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能清楚地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因此,这就是“平均数”学习的准确定位: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基于对平均数的理解,教材在三年级学段让学生要掌握到的程度,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确定为:(1)结合生活事例,初步理解平均数,知道怎么求平均数。(2)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方法,能从生
6、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悟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4)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中的应用。“教什么”,要求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吃透”,对教材的准确解读。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就是对整节课有明确的定位。这样,教师的教,才不会“过之”或“不足”。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依据和物质基础,正确理解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把握。立足教材,深刻领会教材意图,挖掘教材内涵,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一、专业的数学教师,必须懂得自己的课堂要“怎么教”。“怎么教”,是在确立教学目标后,我们怎么开展教学,从而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我想,关键就是了解学生,了
7、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一节课,要做到:课伊始——趣而生,课进行——趣更浓,课尾声——趣犹存。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的课堂上,落实“怎么教”,我觉得以下几点,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的。(一)课伊始——趣而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在课堂上应重视导入,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思牢牢地引进课堂